我国城市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血脂不降百病生。血脂升高之后需要积极进行调控。高血脂又被称为“血脂异常”。
甘油三酯≥2.3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总胆固醇≥6.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出现血脂偏高问题,需要积极进行调理,有助于保持血液流通顺畅,还有助于强健体魄。出现血脂偏高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鸡蛋是高血脂的“加速剂”?
体内血脂增高,需要积极调节饮食关于民间传言,鸡蛋会促使血值不断升高,这样的说法到底是有科学依据还是谣言呢?
首先需要告诉大家,高血脂患者不能吃鸡蛋是无稽之谈。高血脂的产生首先并不是因为鸡蛋或肥肉吃多了产生高血脂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对于血脂代谢出现问题。
人体内产生的固醇在供应完身体各组织能量所需后,多余胆固醇不能及时代谢和排出,很容易造成脂质代谢管重,不断对其更容易引发血脂增高。
科学研究发现摄入脂质总量与血脂的升高并没有直接关联,人吃进体内的脂质,要经过身体的吸收转化之后,才能形成血液中与蛋白质结合的胆固醇,长期饮食不良,比如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等,都会导致脂质代谢出现异常。
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食材,其中蛋清中所含丰富优质蛋白和氨基酸,蛋黄中含有卵磷脂DNA和EPA等优质的脂质成分,这样的脂质成分不但不会增加血脂的水平,反而是有助于营养神经,促进甘油三酯肠道代谢的有益的不饱和脂肪。
临床研究发现,不管是高血脂问题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吃一个鸡蛋都不会导致血脂出现明显升高,吃鸡蛋所含营养成分,反而有助于保护血管,辅助稳定血脂。
建议大家吃鸡蛋的时候最好选择水煮鸡蛋,因为其他烹饪方法制作的鸡蛋所含油脂等相对比较高,可能不利于血脂稳定,希望您能正确对待。
医生:真该忌口的,或是这3种“蛋”
1,皮蛋
皮蛋是生活中很多人爱吃的食物,凉拌皮蛋更是能满足味蕾,但是由于制作工艺问题,皮蛋中所含铅元素相对比较高。
铅元素在体内不断堆积,过量摄入更容易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影响肝肾功能,也会增加消化系统肿瘤风险。
看似不起眼的皮蛋,其实是含钠量非常高的,这属于高盐食物,一旦摄入钠元素超标更容易引发血压,血脂不稳定。
高血脂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控制皮蛋摄入,尽可能减少有害物质残留,血脂偏高的人少吃这类食物为妙。
2,油煎蛋
煎鸡蛋吃起来是非常美味的。不管是煎鸡蛋、煎鸭蛋还是煎鹅蛋,都能够满足味蕾增强饱腹感,而且能够降低鸡蛋腥味。
但是煎鸡蛋属于一种不健康的食物,其中所含油脂比较高,摄入过多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而且会导致血液浓度不断升高,更容易引发血管堵塞。
油煎鸡蛋摄入过多,更容易增加代谢负担,甚至会影响各器官功能,有些人还特别爱吃炒鸡蛋等这些食物固然美味,但是为了自身健康着想,需要大家少碰为妙。
3,腌制蛋类
不管是腌鸡蛋还是腌咸鸭蛋等,都是非常美味的。这类食物腌制到一定时间之后,就会出现蛋黄流油现象,越吃越香,而且能够提高食欲。
但是腌制食物在制作过程中,放入食用盐比较高,这类食物就变成高钠食物,往往就会对血压血脂造成影响,甚至会增加高脂血症风险。
对于腌制蛋类,希望大家能够控制好摄入量,一旦摄入超标,很可能会带来不可挽回后果,还是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确保充足营养物质摄入。
降血脂的食物有哪些呢?
①奶制品食物
牛奶、羊奶等奶品以及酸奶等奶制品,含有羟基、甲基戊二酸,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此外,牛奶含有较多的钙,也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②菌类食物
灵芝等菌类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常见的菌类食物有:蘑菇、香菇、草菇、平菇、灵芝以及香菇。
③不饱和脂肪酸食物
血液中形成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低密度胆固醇的合成,对已经低密度胆固醇有分解作用,清除血管内的血栓。不饱和脂肪酸食物有:三文鱼、深海鱼油、海鱼、以及植物中的亚麻籽油等。
④高纤维食物
纤维素在食用之后会在胃内大量的吸水膨胀,会大量的吸收食物中的油脂成分,能降低食物中脂质的摄入,减少血液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抑制血栓合成。高纤维食物有哪些:芹菜、燕麦、麦麸、糙米、荞麦、韭菜、大麦、苹果、豌豆等。
⑤高钾食物
钾离子在进入血液中能将血液中的油脂乳化,有效溶解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硬化斑块”,将这些体内垃圾排出体外。达到降血脂、降低血黏度、净化血液、“清洁”血管、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微循环的效果。常见的高钾食物有:胡萝卜、海带、菠菜、苋菜、西瓜、葡萄、毛豆、油菜、蘑菇等。
⑥植物固醇食物
植物胆固醇和动物胆固醇不同,植物固醇和动物胆固醇有竞争作用,其和饱和脂肪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属于高密度的胆固醇,不会增加血液浓度。常见植物固醇食物有:花生、核桃、栗子、杏仁、葵花籽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nrsj/1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