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年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每年大约有14.7%的心脏代谢死亡(54,例)与长链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EPA)和二十二碳六烯(DHA)的低摄入量有关。
这源于西方人的食谱中,海鲜出现的频率极低,95%的美国人并没有摄入足够的DHA和EPA。因此,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健康部门建议每天应补充-mg的Omega-3。
缺乏omega-3的饮食习惯补充Omega-3的益处包括,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高血压,从而降低因心脏代谢而导致的死亡。OMEGA-3降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主要原因是其能够有效降低体内血脂水平,阻断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在进入人体后的基本工作机理是:
降低VLDL→降低甘油三酯→维持血脂稳态→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脑血管。
在具体的工作原理上,Omega-3脂肪酸主要在抗炎症、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这三个维度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受阻或逆转,同时也提供维持血脂血压稳态、减少肝脏负担等功效。
在具体熟悉omega-3脂肪酸的功能之前,为方便您流畅阅文,有一些关键名词需要进行前置解答:
①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非常重要的热量来源,平时以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态存在于血液中,前往各个需要的地方。甘油三酯过剩后,就会积蓄起来,形成内脏脂肪、皮下脂肪、以及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
② 总胆固醇(TC):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肝脏是合成和贮存的主要器官。
③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合成,其重要的功能是运输肝脏产生的甘油三酯。
④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血浆中的VLDL-C转变而来,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其通过结合其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被降解和转化,LDL偏高常会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故俗称“坏胆固醇”。
⑤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其血浆含量的高低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呈负相关,故俗称“好胆固醇”。
⑥ 前列环素:是血栓素的对抗剂,有抗血小板和舒张血管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
⑦ 前列腺素:起到调节雌性生殖功能和分娩、血小板聚集、心血管系统平衡及抗炎作用。
⑧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s):体内富含血浆甘油三酯(TG)的脂蛋白细胞的总称,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微粒(CM)以及他们在新陈代谢期间产生的残余物,在体内有促炎、增加血浆粘度等作用。
抗炎症
机制上,Omega-3进入人体后开始代谢并产生前列腺素、特殊的促溶脂质介质,达到阻断TGRLs(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的促炎反应和其他有害作用。实际上溶掉TGRLs的过程,就是抗血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血液中TGRLs、甘油三酯、VLDL、LDL均会减少和下降,从而起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起到治疗作用。
抗氧化
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固然可怕,但在临床上,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样存在巨大威胁。oxLDL会促使泡沫细胞增加,也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炎症和其他方面的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者则会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代谢综合征等疾病。
Omega-3的抗氧化会让皮肤更年轻Omega-3可以并入细胞质膜和线粒体膜稳定细胞膜结构,实现抗氧化的功能。但EPA和DHA对膜结构、脂质氧化速率、炎症生物标志物、内皮功能以及组织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DHA会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促进脂质结构域变化造成脂质紊乱从而降低本身以及EPA的抗氧化作用。
相比之下,EPA具有保持内皮细胞膜结构和胆固醇正常分布、抑制脂质氧化和相关胆固醇晶体形成、影响与炎症和血管舒张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能够在维持血管内皮细胞膜稳态的情况下,同时减少内皮细胞胆固醇结晶。
作用机理是EPA会以一种“扩展的构象”插入脂蛋白颗粒和细胞膜中,通过自身的“共轭共振”特性维持细胞膜稳态,从而清除其中的活性氧(ROS)。
改善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舒缩性功能障碍通常与一氧化氮(NO)生物利用度的降低、血管收缩和早期斑块的发展有关。而EPA对内皮功能的改善并非源自LDL的降低或血压水平的改变,而是在于其能够有效减少血管内皮的炎症和氧化过激反应。
当EPA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可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扩张的功能。EPA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可减少由oxLDL或高糖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而这在DHA或他汀类药物治疗中未见过。
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最近,几项研究表明“Omega-3必需脂肪酸”摄入不足的饮食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疾病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理源自肝脏脂质的积累,其发展过程如下:
脂质积累→炎症→纤维化→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是在除酒精、病毒、药物等明确肝损伤因素外发生的肝脏脂肪堆积,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同时也是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世界对NAFLD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主流的治疗方式都是对患者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但是此种方式患者的依从性很差,另外常见药物均具有副作用的局限,且对NAFLD发展和逆转并无明显功效。
Omega-3脂肪酸在进入人体后主要发挥分解脂肪、募集/活化巨噬细胞、减少只放影子生产等作用,并通过这几个作用实现对NAFLD的影响:
① 降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SREBP-l)、碳水化合物响应性元件结合蛋白(chREBP)的表达,做到减少脂肪从头合成、增加脂肪酸的氧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从而减少肝脏脂肪的变性。
② 减少促炎分子(TNF-a等)的表达,降低肝脏脂质蓄积、胰岛素抵抗、血清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和凋亡标志物,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
③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降低患者心率、血压,提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④ 改善患者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NAFLD的重要内因之一,细菌内毒素脂多糖具有肝毒性,在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NAFLD患者血浆中增多,有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Omega-3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组织内毒素进入肝脏。
众多研究表明,血清Omega-3水平越低,患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等NAELD、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指标就越高,补充Omega-3脂肪酸对NAELD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基本没有副作用,而且对于预防和逆转NASH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nrsj/1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