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酱油龙头企业的“双标”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件一出,让本来就对食品添加剂较为抗拒的消费者开始批判,纷纷指责国民企业区别对待国内外消费者,甚至还有人认为国外的东西就是比国内好,“国外的月亮更圆”再次上演。
食品添加剂,一直是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合理使用与滥用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而国外的东西,就真的是少含或不含食品添加剂吗?真的比国内的要好吗?
事实并非如此。
我国关于食品标签的规范更严格
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同国家对于食品包装的标签标识的规定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在食品包装上必须要标注清楚该食品中所使用到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名称或者是对应的编码,国内通常标注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名称。
而国外有些国家和地区会只标注对应的编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消费者不清楚这到底是不是食品添加剂。甚至有些国家的食品标注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在包装上标明食品添加剂的大类名称,或者是低于某个含量可以不标明,这就导致了看起来国内食品在包装上显示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比国外食品多出很多。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远低于其他国家
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及其他相关条例,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类,包括抗氧化剂、防腐剂、着色剂、增稠剂、膨松剂、甜味剂、香辛香料等,合计多种。
而在国外,很多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远高于我国,例如美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就超过种,这样看来,是不是国内食品可能会被加入食品添加剂种类更少呢?
我国的食品检测标准非常严格
所有的食品在进入市场销售之前,都是需要先经过一系列的相关检测的。
通常是生产企业会在自家的检测实验室中先对食品中的水分、盐分、固体物、菌落种群、感官的出厂检测,之后会找到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农残、药残、重金属、致病菌等,整个检测过程是非常严格的,一切都在安全范围内才会正式推出到市场里,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而反观一些海外国家,近几年却不乏出现生产工厂检测出致病菌、儿童食品重金属超标等情况,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我国不允许使用违法添加剂
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剂的使用所带来的悲剧至今仍然触目惊心。消费者将食品添加剂视为洪水猛兽,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这些违法添加剂带来的后果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些违法添加剂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近些年在国家的严厉打击之下,违法添加剂的身影已经逐渐消失了,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规范。但是,全球多个国家都禁止使用的违法添加剂——瘦肉精,现在在美国仍然允许使用。
这样看来,国外的月亮未必更圆,国外的食品也未必更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每个人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yxcl/16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