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这个品牌面对的受众是老年人?老年人喜欢看报纸吧~
甚至还有人认为,报纸是一种文化,企业家不舍得看这种文化消失,就做善事,又不缺这俩钱,就投投看呗,总归是会有点效果的。如果没人投报纸,会觉得传播过程中少了点什么……
可是,这怎么都听起来不像是一个有点思想的企业去做这件事的理由。
年5月30日,大家突然发现,京华时报上有人买了全版搞了一个猜字谜游戏。
以前看着方太是个规规矩矩的品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正经”起来,不知道跟谁学的撩妹绝招,撩的消费者措手不及。一会儿“甜蜜禁烟令”,一会儿出了个“方太牌洗发水”,一会儿“机智的给女朋友送礼物”,一会儿又“80后新晋爸爸假扮圣诞老人”,一会儿又找夏洛黑了自己一把。现在又开始玩报纸广告了。
这三个字是什么呢?机智的网友早就已经猜出答案,6月7日是方太的新品发布会,这三个字大概就是跟今年要发布的新产品有关吧?
跑题了!我今天要说的是报纸广告。
其实不止方太,很多品牌都喜欢玩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报纸广告,比如“张太和小三”的故事,比如“苍白体”,比如“逗比是第二生产力”等等。
一方面:
纸媒开始有了网络报纸的载体形式。
比如“界面”,比如“周末画报”等等,他们已经有了成熟的电子版报纸形式,甚至还有些已经出现了App形式。报纸广告,已经不局限在“纸”上。
而形式的变换意味着传播通路的扩展,不仅如此,它们甚至已经打造了自己的报纸文化,报纸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承载信息的载体,更加成为产品本身。
另一方面:
报纸只是引子,互联网传播才是重点。
有一个人,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报纸广告,然后愤愤的问:我已经n年没买过一份报纸,这些品牌投它有什么用?
评论区有人机智的回答:你现在,不是正在传播它吗?
很多人,在传播报纸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
一则有创意的报纸广告,已经打破了单一的纸媒传播壁垒,开始在社交网络刷屏,能带动的传播和转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
网友在创作。
什么样的广告容易引起网友的再创作?
简单、互动、有趣!
能够被再创作的广告,一定不能复杂,最好它可以形成机械式重复传播。这就像中餐和西餐的道理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餐好吃,却盈利困难,因为中餐太复杂,很多时候需要依靠厨师的个人判断,没有办法“标准化”;而西餐却不同,只要做好配料,规定各种材料的质量比,就很容易形成“标准化模式”,进行量化传播。
方太原图京华时报华帝抄袭羊城晚报网友再创作这个事件恰恰也证明方太的“造字运动”报纸广告非常成功,激起了大家凑热闹的欲望,甚至不惜牺牲名誉去凑热闹。
摘自《数英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nrsj/1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