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的下城区建德路9号,这里有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浙江文联宿舍。而它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首富制造基地。
年,在这个浙江文联宿舍楼里,住着两个心怀梦想的人。
一个人30岁,他叫钟睒睒(睒shǎn,通闪闪,有闪烁之意)。他之前两次参加高考都没考上。但他没有放弃,在而立之年成功考入《浙江日报》,拿到了铁饭碗。
当时楼下还有一位管钟睒睒叫“闪闪哥”的小老弟,他当时20岁,还在半工半读,前两次高考失利,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料,都想要放弃高考。
或许是被钟睒睒两次备考的励志精神感染,这个小老弟鼓起勇气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这个小老弟叫马云。
年2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超过香港富豪李嘉诚,成为新的亚洲首富。
6年后,钟睒睒以亿美元的个人财富(约合人民币亿元),超越“股神”沃伦·巴菲特,列全球富豪榜第六位,并把曾经的首富马云(亿美元)甩在身后。
并且钟睒睒的绝大部分财富竟然是在一年内获得的,创下人类历史上最快的财富积累纪录!
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文联职工宿舍楼出了两个首富,难以置信!!
马云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来说说钟睒睒。
多年来,这个名字似乎与主流媒体没什么缘分,民众甚至都很难正确地读准他的名字。
但提到农夫山泉、农夫果园、尖叫和茶π等国内知名饮品,却又是无人不知。
这些饮品背后的缔造者---钟睒睒,却有着比名字更生僻的个性,让人难以捉摸。
这位浙江老板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他从不参加企业家协会,绝少有企业家朋友,不参加政协、人大,几乎不陪政府的官员吃饭,报纸上,也几乎没有个人的报道。
钟睒睒很有个性,各种荣誉和评选都不参加,早年拒绝了很多应酬,可能也会得罪不少人,‘独狼’的外号由此而来。
对于这一称号,钟睒睒反倒颇为满意,他对自己的孤傲和自负毫不掩饰:“我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同行们在干什么、想什么,我根本不管。”
钟睒睒曾表示,“我的性格没有阿谀奉承的习惯,我不喜欢打交道,也不喜欢喝酒,他直言,真正做企业的家不会过多露面。”
这种有些不合社会法则的孤僻,似乎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泥瓦匠变记者年2月,钟睒睒出生于浙江杭州。
他的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爷爷钟子逸,曾是北伐时期诸暨中共第一个党支部的书记,但有过一段脱党的经历。
这是因为这段经历,让钟家后来倒了大霉。
在钟睒睒读小学五年级时,国内兴起了浩浩荡荡的“文革”运动。
这场运动越来越烈,很快,钟睒睒爷爷过去那段脱党的经历就被人翻了出来,钟睒睒的父母因此被打成了“右派”,从杭州被下放回到杭州附近的诸暨老家进行劳动改造。
为了糊口,钟睒睒被父母送到一个泥瓦匠家当小工,在建筑工地上搬砖、搬沙、和泥,配合泥瓦匠砌墙,糊墙,后来改学了木匠。
钟睒睒就这样在诸暨磨砺了十年,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去干,兜兜转转围着诸暨附近的大小村镇干活,都说“英雄出炼狱”,可以想象,在那样的十年里,钟睒睒的日子一定“丰富多彩”,苦乐自知,但是对他一生而言,一定“营养丰富”。
十年后,钟睒睒长成了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大小伙子,但已不是书香门第的气质少年,成为了一个身板棒棒、憨厚可掬、手艺不错的小木匠。
后来,他的父亲被平反,恢复待遇,一家人回到杭州。
年,高考恢复,干了十几年苦工的钟睒睒已经23岁了,他突然想要找回曾经的青春,决定参加高考。
要知道,钟睒睒可是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甚至连最简单的代数都不懂。
但钟睒睒打定了注意,谁劝都不好用。
诸暨这个地方,是著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两千年来的历史,抹不掉这个地方人的火爆、执拗、坚韧、自负、倔强的性格,这样的地域文化,深深的影响了钟睒睒的性格,在他未来的企业管理、行为处事,以及同行业的评价中,与诸暨人的性格,十分贴合。
这一性格特点,在钟睒睒的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
钟睒睒和大家一起复习,非常刻苦,但是他几乎从不和别人说话,只有在遇到难题时,才会请教别人。
多年后,一位当年“同考”的邻居称,在他的眼中,钟睒睒的寡言甚至带有一点孤僻,社交对他而言仿佛是一种不存在的生存方式。
但是考大学考的是试卷上的知识,不是建筑工地上的手艺活,此时23岁的钟睒睒刚刚放下木匠活的手,拿起笔,备战高考,已经是很大的勇气,但是他连比较基础的代数也没学过,文化基础实在太差,所以连续参加两年高考,每次都差20多分,落榜不第。
后来凭着倔强,凭着和自己较劲的精神,钟睒睒考进了杭州电大中文系,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电大毕业后,钟睒睒先后在浙江文联、《江南》杂志社工作,但是工作期间,他更加向往《浙江日报》。
年,钟睒睒经过又一次备战考试,考入了《浙江日报》,成为浙江日报农村部的一名记者,年春天,钟睒睒正式进入报社,开始了他为期五年的记者生涯,这段日子在他未来的创业生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马云,在《浙江日报》的钟睒睒十分沉默,不善言辞,恐惧于交际,在《浙江日报》兢兢业业工作5年。
这段职业生涯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直到今天,他仍自诩怀有“记者情结”。钟睒睒很少应酬,几乎不上酒场、赌桌,他有个爱好,待在办公室里工作、读书。下属们称不管多晚离开,董事长办公室的灯都是亮的。
后来,和钟睒睒同年进入浙江日报社的老记者陈平这样说:“我记得钟睒睒是年春天正式进报社的,他属于社会招考的员工,在社会上摔打过,有社会经验,和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报社的记者不一样,他稿子写得不错,做事认真专注,有行动力。”
在当记者的这5年,钟睒睒很勤奋,跑遍了浙江80多个市县,采访了超过多位企业家、老板,极大的开阔了眼界,不仅积累了资源,也让他看到当时下海创业的疯狂。因为是浙江日报农业部的原因,可以猜想,这多位老板,肯定都与农业密切相关。所以钟睒睒之后几乎所有的创业项目,都与农业、“农夫”关系紧密。
年,也是钟睒睒进入浙江日报的第二年,他写了一篇对杭州粮油化工厂的科技人员洪孟学的采访稿《洪孟学为啥出走》,发表在了浙江日报,这件事让他声名鹊起。
浙江日报—《洪孟学为啥出走》
洪孟学是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才华横溢,在全国权威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有重要的科研成果,但是因为“办公室人事权谋”的问题,被领导压制,升迁无望,含悲离职。洪孟学离职后,到了一家乡镇企业,从最普通技术员升任总工程师,为企业经济创收,贡献卓越。
在当时,这个事情被称为了“挖社会主义的墙脚”,钟睒睒在《洪孟学为啥出走》的文章中观点鲜明的批判了有些机关单位领导压制科技人才的现象,言辞犀利的提出:“乡镇企业也姓社,不姓资”,国有企业的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业去工作,同样是为建设社会主义作贡献。
钟睒睒的文章发表以后,引发了对这个事件的大讨论。很多人给浙江日报寄信,有人同情洪孟学的遭遇,为他鸣不平;有人认为洪孟学作的不对,国有企业培养的人才,怎么能辞职到乡镇企业去工作,这是国家的损失,这就是“薅社会主义羊毛”。
在大讨论中,报社领导就此事也发布评论员文章,提出:
领导干部一定要尊重人才,善于识才、爱才和用才。允许人才合理流动,是党和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才的一项重要政策。授予知识分子以辞职权,利于暴露和孤立那些打击、压制知识分子的领导者。这样既使人尽其才,国不受损,又可以冲一冲那种人才的“部门所有制”,改变那种“一潭死水”的现象。
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和洪孟学有类似遭遇的科技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辞职去乡镇企业工作,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更好的实现了个人价值。
钟睒睒在这个事情中,既体现了一个记者的职业操守,更有些梁山好汉、打抱不平、仗义敢言的感觉,同时这个事件,也为他若干年后在海南创业的时候,找到亲密的合作伙伴埋下了伏笔,后来洪孟学帮助钟睒睒研发了起家产品“龟鳖丸”。
这件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引发了社会大讨论的事件,无意间成为了社会热点事件,经此事启发,变成了日后钟睒睒商场杀伐、营销策划的大招,演变成了钟睒睒最推崇、最擅长的事件营销手法。
可见一个人真的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过的桥,经历确实就是财富。
年,钟睒睒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下海,钟睒睒成了《浙江日报》里面第一人。
2从记者到老板年4月,海南正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俊才,怀揣雄心壮志,一手提着激情、一手拎着梦想,伴着改革春风,横渡琼州海峡,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感召下,来到椰风魅影的海南岛寻梦、淘金。
史称“十万人才下海南”。
激情的时代赐给他们一个骄傲的名字:“闯海人”
在这群闯海人中,包括很多现在叱诧风云的商界大佬,那时他们的脸庞都还挂有一丝青涩。
当绝大数的“闯海人”都贪巧求速、急功近利,一股脑的炒房炒地。34岁的钟睒睒同样也有着不平凡的抱负,想干一番大事业。
或许是因为生自书香门第,当过记者,认为自己很有文化,他不愿意当炒房炒地的暴发户,他想要干点儒雅的事业,想干自己的老本行:报社。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至于为什么没有进军房地产,钟睒睒这么回答道:“我的性格没有阿谀奉承的习惯,我不喜欢打交道,我不喜欢喝酒,所以我做不成房地产。”
此时,他或许不知道:32年以后,他会成为亚洲新的首富,传名太平洋;又或者,倔强自负的他坚信自己通过奋斗,假以时日必能功成名就!
但他肯定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在他走到自己人生坦途的拐点之前,他将一度苦闷惆怅、一度迷茫彷徨、一度心酸无奈、一度身无分文……
艰难程度甚至一度超过他饱经磨砺的少年……
彼时的海南,最不缺的是“志比天高”的人,他或许也是“心比海大”,决心干一个比“大海”还大的事业,比大海还大的是“大洋”,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哪个?是“太平洋”。
嗯嗯,好吧,那就干一份私人报纸:《太平洋邮报》!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显身手、大干快上的时候,却被告知:不允许民营企业干报社。于是乎,《太平洋邮报》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尽管海南很热,但这一头“冷水”,还是让他的心里拔凉。
但已经来了,来之前壮行酒都喝了,也辞职了,不让干报纸也不能就这么回去啊,那就干点别的吧。
思来想去,决定种蘑菇,他采访过一位种蘑菇而赚钱的老板,在这位朋友帮助下,钟睒睒野心勃勃地开始了蘑菇事业。但是海口气候与大陆不一样,早晚湿热适合蘑菇生长,但是到了中午日晒强度大,又会比较干燥,早上蘑菇的嫩尖刚刚出来,中午就干枯了。
或许这些只是后来美化了的失败原因,毕竟是第一次单独创业,本来成功率就低,况且之前还是知名报社记者,现在直接上阵种蘑菇,想来这个事情的胜算也不会很大,所以第一项目就这么结束了。钟睒睒赔惨,并且还欠了一屁股债,刚刚下海创业,就遭遇打头风,一度身无分文。
之后,为了糊口,钟睒睒在海南府城摆过地摊卖过窗帘,后来积攒了点钱,又通过熟人介绍,学习,去了万泉河边上养对虾。
当时养殖对虾,号称印钞机,但是对虾的价格受到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后来受东南亚对虾市场影响,对虾价格一落千丈,他的对虾根本卖不出去,最后只能低价处理,又一次赔惨,又欠了一堆债。“屋漏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最近网络上常能看见一句话,叫“你永远挣不到超出你认知之外的钱”,五年的农业农村记者生涯,对于之前作泥瓦匠、作木匠来说,肯定是极大的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但是创业之后,这段经历好似又无形中,禁锢了钟睒睒的认知,因为除了办报纸、搞养殖以外,他到目前还没有找到新的、更好的项目。
这时到了99年,距离从浙江日报辞职已经三年,此时“心比海大”的钟睒睒37岁,事未成、业未立、钱没有。
当时他心里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今天往回看,我们或许可以总结:是金子总会金光闪闪,是真英雄莫问出处,但求耕耘别急收获。
3邂逅娃哈哈钟睒睒就这样折腾了几年,从刚开始到海南的雄心万丈,到此时的备受煎熬,好在从少年时候,钟睒睒就一直饱经磨砺,这份失落彷徨倒也不至于难以承受。痴心不改的他,苦思冥想,在积极寻找新的机会。
历史无数次证明,在商业的海洋里,机会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只要有心、积极等待,即使错过一波,也一定还会有下一波。
年杭州保灵推出了一款保健品:“人参蜂王浆”,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序幕。随后太阳神口服液、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振华85、昂立一号、延生护宝液,纷纷闪亮登场,崭露头角,在这些企业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下,完成了市场教育工作,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国保健品市场的消费浪潮。
99年全国保健品市场的营业额突破00亿元。中国保健品市场走向了第一个巅峰。
这一年,保健品市场在发展初期表现出的极大活力,一方面说明了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渐提高,我国的保健品市场商机巨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消费者对保健品相关知识的匮乏,使消费行为更多地依赖于报纸、电视广告这种单一的信息来源,盲目信奉商家的广告宣传。
此时钟睒睒的老乡,刚过不惑之年的宗庆后在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朱寿民的帮助下,成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款儿童口服营养液,然后疯狂在电视台打广告,仅仅几个月时间,娃哈哈的销售额就突破多万元。
为了扩大产品覆盖,搭建更广阔的销售网络,宗庆后开始在全国招募代理商。出身浙江日报的钟睒睒,出于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性,看到报纸上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对保健品市场充满了憧憬。于是,通过朋友的引荐拜访了宗庆后,99年,成为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在海南省与广西省的总代理。
很快,在海南、广西两地销售娃哈哈营养液,让钟睒睒挣了些钱,虽然是代理商,但是背靠娃哈哈的大树,又正值全国保健品市场的火爆期,自然是要比种蘑菇、摆摊卖窗帘、养对虾挣钱要容易的多。
但是这样顺利的日子没过多久,钟睒睒的代理商资格就被宗庆后罢免了。关于原因,目前在网络上有两种传闻,一个是钟晱晱在做娃哈哈总代理的时候,干得不太讲究,因为他的代理区域只是海南和广西两个省,因为海南经济特区的原因,宗庆后对海南的出厂价定得比较低,但是因为广东湛江没有代理商,所以,钟睒睒把自己的货从海南走海路运到了广东湛江卖,挣差价,赚了不少钱。
另一个传闻是:因为海南的供货价比较低,所以有人上门找钟睒睒谈合作,想以他的名义,让他和娃哈哈总部进货,然后加点价卖给自己,让他啥也不用干就直接挣钱,但是钟睒睒坚持原则,不愿意这么干,来人受挫,很伤面子,怀恨在心,就放出谣言,说是钟睒睒串货到广东,宗庆后知道后,冤枉了钟睒睒,取消了他的代理商资格,这两个传闻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恩恩怨怨、谁是谁非,应该只有钟睒睒和宗庆后两位大佬心知肚明了。
虽然被取消了代理商资格,但是此时的钟睒睒已经稍有积蓄,并且经过这段时间的代理商经历,见识了保健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了解了具体的运作流程,就像是武林人士打通了任督二脉,功力猛增,境界大涨,自然而然的,他决心干一个自己的保健品品牌。
今天回头看,就算不说宗庆后是钟睒睒生命中的贵人,那也可以说成是:宗庆后是对钟睒睒影响极大的人,后来钟睒睒十分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在一次少有的被采访中毫不掩饰的说:在中国最佩服的企业家,是任正非和宗庆后,可见,宗庆后在其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同时,后来钟睒睒的商业王国之路,也有很多和宗庆后重叠的地方,基本可说,宗庆后干啥,他也干啥,宗庆后不干啥,他也不干啥。这或许是巧合,因为几十年来中国市场很大,生意上有交集和重叠很正常;但是也很有可能是钟睒睒有意为之。宗庆后是很有建树的企业家,在起步期,以其作为事业风向标,重要的商业参考人物,无疑是智慧的。
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创业思路,所谓见贤而思齐,偶像的力量极其重要,很多牛人在一时迷茫,没有方向的时候,往往举目四望,找到自己认可的优秀人物,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然后认真分析一下这个偶像在干啥,在想啥,为啥要干这个,为啥不干那个?亮点是啥,不足是啥,经此一番思考,往往给自己补充了非常多的营养,使自己内功大增。
比如雷军曾经说过,当程序员的时候他的偶像是天才程序员求伯君,后来雷军的编程技术虽然没有超过求伯君,但也成为了国内一流的程序员;做小米的时候,他的偶像是乔布斯,虽然目前小米手机的规模还没有超过苹果,但现在雷军在网上的诨名已然都称为“雷布斯”。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很多长跑高手,当找不到自己的跑步节奏的时候,经常采取的就是跟随策略,跟住前面那个自己认可的竞争对手,跟住他的跑步节奏,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自己的能力足够强,等到时机到来,就在奔向冲刺点的时候超越对手;如果能力还不够,那么紧紧跟随,也能跑出比自己平时更好的成绩。
这显然是一个高明、智慧的发展策略。
4“龟鳖丸”一炮打响就在钟睒睒苦思冥想,探索自己的保健品方向的时候,时间来到了年。
这一年是中国体育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中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在德国斯图加特田径世锦赛上拿到了女子米的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田径项目上成为世界冠军。那时候王军霞的风头,比后来的刘翔更盛。
随后她的队友又相继拿下女子米、米的金牌,中国女子长跑队一下就火了。大海航行靠舵手,这支被称为“马家军”的队伍,他们的教练—马俊仁,也火了。
“马家军”载誉而归后,马俊仁没有在第一时间感谢国家,而是很快做起了生意。“姑娘们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因为我马俊仁有独家秘方。”没多久,一款由马俊仁代言的保健品:“中华鳖精”横空出世!
(中华鳖精在CCTV上的广告,持鳖精者是马俊仁)
吃不起甲鱼,总喝得起甲鱼汁吧?马俊仁信誓旦旦地在广告里说:“我们常喝中华鳖精!”甲鱼虽然爬得慢,可吃完甲鱼汁后跑得快,这款产品迅速热卖全中国。
看到甲鱼生意那么红火,周围的需求似乎也很大,钟睒睒萌生出了做甲鱼产品的念头。
刚刚独立成省的海南是我国唯一一个省级经济特区。刚开始搞特区,各方都没什么经验,以为特区就是什么都能做。一个个不知来路的老板胳膊下夹个皮包来到海南,就敢谈上亿的生意。那时候海南的夜总会、发廊是老板们谈生意经常光顾的场所,而且几乎半公开。
生意谈多了,难免肾虚。而甲鱼因为其头的形状,在民间认为是补肾壮阳的。
年3月,钟睒睒的公司“海南养生堂”正式成立,当年0月,第一款产品“龟鳖丸”正式下线。大概是觉得甲鱼还不够刚猛,钟睒睒首创,把同样形状的乌龟也加入进来。
从年到年初,中国保健品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同一时期,史玉柱的脑黄金在珠海问世,红桃K在武汉问世,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全国保健品的生产厂家从几十家增至多家,产品多达2.8万种,短短2-3年间,生产企业增加30倍,年销售额增长0倍多。
由于概念独特,“养生鱼鳖丸”问世的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很快不到0个月,养生鱼鳖丸就卖到全国,钟睒睒赚得了人生的第一个万,此时他的马云弟弟还拿着块一个月的工资。
龟鳖丸
在运作龟鳖丸的过程中,还激发出了钟睒睒又一个商业潜能:“营销策划”。
“寻找病友”、“百名抗病勇士和特困病友”、“寿星孝星寻访”、“征文大赛”、“雄鹰计划”、“保健知识大奖赛”、“小小科学家”、“寻找中华好公民”……短短3年内,钟睒睒搞出了20多项营销企划。
经过这些轰动业界的营销手法,“龟鳖丸”最终为钟睒睒实现了第一桶金。
但是本文认为此时钟睒睒的第一桶金不仅仅是钱,更是一种商业逻辑,这个商业逻辑像是一种开窍,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悟道。挣到了钱只是验证了这个基本的认知逻辑是正确的,就像点石成金的金子自然珍贵,但是点石成金的那个手指头更珍贵。
鱼鳖丸的成功,对于钟睒睒而言,更加珍贵的是点石成金的那个“手指头”。
经此一役,之后养生堂产品的问题变成了:复杂的问题简单做,简单的问题重复做,重复的问题创新做。因为之后的经营哲学,都可以看作是“龟鳖丸”的升级版,在各个领域中的升级版。
钟睒睒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曾提出:“一个小企业要发展状大,它所经营的种类必须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须是暴利的,因为没有规模效应来供你慢慢积累。”
这句话也代表着钟睒睒一直以来的产品设计和营销风格。以“养生堂龟鳖丸”为代表,养生堂旗下的许多品牌和食品,在营销上都有独到的概念切入点,因为独到,所以能让用户耳目一新,进而迅速在市场打出空间。
纵观养生堂的产品广告,都非常的魔性,比如同样以龟鳖为原料的女性保健品朵而,钟睒睒为其想出的宣传口号是:由内而外的美丽。
还有,成长快乐钙片。
那句魔性的广告语:好高兴哦,又吃成长快乐了!
这句话,不知道霸占了多少人的童年。
再比如“母亲牌原味牛肉棒”,温情的品牌背后,有一个充满异国风味的故事:“20世纪初,美国南部,一个叫潘帕的小镇,2岁的杰米每周都要去9英里外的寄宿学校上学。爱子心切的杰米母亲担心儿子在学校的营养问题,每周杰米回家时,她总要烤制大量的牛肉让儿子带到学校去,这样能够吃上一周。经过不断实践,她选用上好牛肉,加上黑胡椒等配料,经过调配、风干以后,再用樱桃木枝精心烘烤……这样的牛肉,肉质紧实而韧劲,味道浓郁而鲜美。这种牛肉让杰米成为了全校最受欢迎的学生,孩子们把它称为‘母亲的牛肉’。”
以上这些动作,在现在看起来也是教科书般的营促销策略,在当年更是把一众同行吊起来打,要知道,号称最会做广告的史玉柱和巨人公司,其当年宣传手法还停留在墙上刷宣传标语,至于其它企业就更不用说了,有很多甚至没有宣传的概念。
当然,这一切和之后的农夫山田有点甜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只能说是钟睒睒小试牛刀之作。
此后的几年,“养生堂”借助中华鳖精的势头,龟鳖丸等一系列“王八与龟概念”保健品蜂拥上市,在各自的市场上收割韭菜。直到年,事情起了变化。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中怪兽,擅长描写商界杰出人物和企业运营。和你一起领略商界牛人的风采,了解顶级的企业家和企业怎么炼成的。从他们的经历与方法中,获得思维、认知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研究牛人,模仿牛人,成为牛人,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nrsj/1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