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当亭主一边送外卖,城市里的报刊亭

发布时间:2021-3-25 9:38:56   点击数:
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报刊亭,这些曾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公共空间,对很多人来说仍然记忆鲜亮。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指出,支持实体书店、书报亭、高校书店等各类阅读设施的发展,发挥其促进全民阅读的公益功能。“十三五”期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作为大众传媒终端、文化传播窗口的报刊亭的数量虽然正逐年减少,但一些存活下来的报刊亭通过转型服务社区便利店,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默默的发挥着城市阅读站点的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报刊亭在未来五年何去何从?尤其是疫情影响之下报刊亭状态如何?坚守着报刊亭的“亭主”又是怎样的一群人?报刊亭还会一直坚守下去吗……

去年8月,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围绕“疫情之下报刊亭生存现状”话题,采访了北京十几家报刊亭“亭主”与部分读者,为我们带来城市中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故事。

报刊亭的亭主并不愿意接受视频采访,录音是谈话内容,文中所有的名字都是化名,我们一起来看看“亭主”们的故事???

受访者们一般不愿意聊有关报刊亭的话题上了年纪之后,孙女士醒的很早,所以她是报刊亭的亭主中最早一批去邮局拿报纸的人。她一般拿的不多,一是她的报刊亭的位置比较偏,除了专程过来买报纸的人,她这儿几乎没多少人来买报纸。二是她也没想靠这个赚钱,她经营这个报刊亭纯粹是因为想出门走走,跟人聊一会儿天,“就当锻炼了”孙女士这样跟我说道。她的报刊亭没到7点就开门了,她一边听着红色手提收音机里的戏曲,一边稍微整理一下她的报刊亭。其实她没有什么可以整理的,她无非就是往外摆几瓶水,把最新的几份报纸摆在上面。因为店里没有空调和风扇,所以她的扇子一般不离手,把收音机的声音调大之后,她喜欢靠着凳子的后背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早晨,可能是老年人最活跃的时段。有遛弯的、有去早市买菜的,也有拿着相机出门摄影的……他们大部分人会光顾报刊亭,有的会把手里攒着的零钱放到报刊亭的前台,然后拿起一份报纸边走边看;有的在拿零钱的同时,会跟亭主攀谈几句。老人们平常喜欢买《参考消息》、《新京报》、《环球时报》这三份报纸,也有买养生类的。周四光顾报刊亭的人最多,因为这一天有《中国电视报》,老人们通过报纸来了解下一周电视节目的信息。早上光顾报刊亭的都是过来买报纸的中老年人,中间只有一个年轻人过来买了一瓶水。“……你这个报纸怎么都发黄了啊……”“……这是昨天晒的,你从底下拿一份没有晒的……”可以看出来,有的报纸一天都卖不出去一份,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卖走第一份。这样的经营状况,报刊亭很难维持下去。知乎上有一个报刊亭发展脉络的资料,很有意思,近几年,报刊亭数量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图片来源于知乎)搜狗地图里显示,北京的报刊亭只剩个了。不知道这个地图数据近期有没有更新,因为记忆中北京站对面的报刊亭和中国传媒大学西门附近的报刊亭已经不见踪影。市民:“这年头谁还看报纸啊,都看这个(指着手中字幕被放大的手机屏)”亭主:“我也不咋看,报纸来了就看看标题,多数时间在刷手机。”“北京市说要搞文化北京,但报刊亭撤走多少个了,我每天都得从双桥来这儿买,有时候这儿没开,我就到通州去买。我跟你说这些情况,你能跟上面反映吗,你不能。”额头上带几滴汗珠的一位大爷这样跟我这样说。或许是认为我没法改变这个现状,所以受访者们一般都不愿意跟我聊有关报刊亭的话题。或许是因为担心媒体报道会影响到他们,所以孙女士不止一次问我“你不会录音了吧,你要是录音,我可告你啊!”走的时候也不忘提醒我说“我这儿也不经营别的东西,除了报纸和杂志没别的。”或许是因为某些顾虑,所以去邮局了解情况时邮局的人让我找领导,但领导一般都不在。为了不让我拍照,他们也会把我送到门口。报刊亭如何在疫情中突围“光买报纸和杂志,报刊亭早就关门了”这是所有采访对象都谈到的,现如今,报刊亭越来越难生存,唯有经营一些副业才能让报刊亭继续活下去。互联网一直在争夺报刊亭的读者,每次市容改造可能会撤掉一批报刊亭,当然,报刊亭也没有逃过这次疫情的影响。疫情之下北京邮政报刊亭的坚守(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赵育梅摄)周先生年从部队退役之后,在邮局送报纸,后来一直都在看守报刊亭。1年前,他把报刊亭挪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附近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大学。去年,他一般会从早上7点经营到晚上12点。中学生会过来买作文素材类的书籍和零食,大学生也会过来买时尚类的杂志和零食,这样一个月能挣个到元。疫情也给他原来的生活摁下了暂停键,做了将近20年报刊亭亭主的他,今年多了一个身份。在疫情期间他跟一些报刊亭的亭主一起去当外卖小哥,他跟我说,现在很多亭主还在坚持这个副业。“报刊亭守一天能挣50块钱,而用餐高峰期去送外卖能挣多。”所以现在很多报刊亭的亭主从早上7点开到10点半后去送外卖,然后下午2点之后才回来经营报刊亭。周先生今年开门比较早,他5月份就开始重新经营报刊亭了,但有的报刊亭7月21号才开门,亭主们目前还不确定疫情期间的租金怎么结算。疫情期间报刊亭关门,喜欢读报纸的老年人没法购买报纸,难以获取新闻信息,这对疫情期间独居的老人来说可能是比较难熬的一段时间。“疫情期间只能看看旧报纸”一位过来买报纸的大爷这样跟我说。疫情期间报刊亭关了门,这让有些老读者转而直接从邮局订报纸,所以报刊亭的读者又少了一部分人。亭主:熟悉的陌生人“您是北京人吗?”“你是吗……”“我不是”“对啊,本地人谁遭这罪啊”“……哈哈哈哈……”上面这一段是我跟一位亭主对话的片段,也是亭主们的一个缩影。亭主们大部分都不是北京本地人,这意味着他们要用每天挣的50块钱来面对租金、生活费、交通费等生活成本压力。

位于北京大学东门的新式智能报刊亭。(来源北京日报谭青摄)

“以前报刊亭养一个人还行,但两个人就很费劲。”亭主们说,但是今年报刊亭养一个人都很勉强,所以他们能省则省,中午饭也选择简单地吃,馒头蘸个酱也能解决一顿。亭主们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也有年轻人经营报刊亭,但是年轻人只是把这个当作一个过渡的阶段,没打算把经营报刊亭当作一个长久的职业。一位在写字楼附近开报刊亭的亭主跟我说道:“报纸这些年一直没涨价,一直都是一块钱,多数报纸只有20%的利润,如果说一天能卖出去份,那么也只有20块钱的利润,但多数时候卖不出去这么多份。”孙女士指着屋里的跳闸器说道“这是前几天给我们装的跳闸器,晚上10点30到早上6点30半屋里自动断电。但是我本来就关门早,这个跳闸器晚上还费我的电。”“装了这个跳闸器之后,就没法卖雪糕了。但是今年学生没开学,我也不准备卖雪糕。”周先生也跟我解释跳闸器带来的影响。每个报刊亭的现状都很相似,从下一个亭主口中我还能听到上一个亭主的吐槽,亭主们都一样地在艰难维持着亭主的这个身份。期待城市中保留更多报刊亭的身影“……这附近没有报刊亭,你再往前走走……”“……以前这儿有一个,但是疫情之后就撤走了……”每次听到这样的答复,我稍感失落。但还好,我也能听到别的答复。“……公交站口有一个……”“……拐角处有一个……”一周内我走访了14个北京的报刊亭,医院门口的报刊亭、有居民楼附近的报刊亭,有公交站口附近的报刊亭、有地铁口附近的报刊亭、有学校附近的报刊亭、有写字楼附近的报刊亭、也有在三里屯的报刊亭,还有邮局和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尽管有一些报刊亭的亭主担心会给自己招来麻烦而拒绝采访,但在我的死缠烂打之下,也有亭主愿意跟我聊聊报刊亭的现状,还有亭主看我采访主动送给我水喝,让我感受到他们的那份善意和关心。

报刊亭为老年人准备的老花镜

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亭主对报刊亭的转型升级充满了期待,并且愿意坚守报刊亭。一是这个职业比较自由,二是相关部门对持有残疾证的报刊亭就业者提供了很多政策福利。很多老年读者也希望报刊亭能继续经营下去,方便他们读书看报。公交站附近的亭主陈先生经常帮别人指路和换零钱,有时候还会给因为手机没电或没网而无法支付的老年人送水喝,有的报刊亭还备有老花镜。报刊亭就像一个老年文化社区,老人们会在买报的时候一起拉家常。报刊亭又是一个服务窗口,给许多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随着5G网络的广泛应用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报刊亭也在随着时代的步伐改进。据光明日报报道,早在年北京市在中关村等地推广11个数字化智能报刊亭。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在年将智能报刊朗读亭投放于人流密集的地方,来寻找“花城最有温度的声音”。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指出,报刊亭若要发展,可以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成为一个公共文化的服务据点,二是成为一个品牌化的阅读体验空间,三是与数字化阅读结合在一起。报刊亭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但笔者认为在转型的过程中也要顾及那些报刊亭传统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报刊亭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可能不太会使用现代化的数字化报刊亭,从方便这些老年读者角度应该保留一定数量的传统报刊亭,让老年人更加方便地读书看报。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作为城市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的报刊亭改革也应该考虑日益庞大的老年读者的实际需要和消费习惯,兼顾智能和传统阅读需求,满足不同群体需要。传统报刊亭的生存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只卖报刊肯定无法维持经营者的日常生活。通过与亭主们的交流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允许每个报刊亭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增添服务功能。如有的可以拿出一部分地方来张贴演出信息和租房信息,有的可以开个裁缝店,有的可以提供配钥匙服务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增加一些夏天的雪糕和冷饮、冬天可加热的热饮等服务。采访过程中令笔者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有关人员表示他们也在努力地对报刊亭进行转型升级,并将会启动全新的转型升级政策。昔日的报刊亭曾是城市阅读的一道重要风景线,希望各地在城市化建设中能够更多保留它的身影,让喜爱它和坚守它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路口拐角处轻松遇见。视频:旦增西合加

编辑:樊凡

审核:杨为民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js/12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