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往来于乌江上的木质歪屁股船、斑鸠尾船、竹篷船已被钢铁船舶替代,船工们再也不需要在险滩激流中匍匐拉纤但曾经那段拉船的历史却深深地嵌进了他们的记忆,那一曲曲或高亢粗放或舒缓回旋的号子却余音袅绕,挥之不去
过去,出入沿河的物资全凭水运,观音岩就在河东码头的峭壁之上,往来客商都会由此乘船俯仰抬首,但见一排排吊脚楼凌空悬挂,瓦檐铺陈,方窗木栏,三两根木柱错落搭接,斜斜地撑起一道美丽风景……推窗远眺,目睹一河江水带着滚滚波涛奔流而去,昼夜不舍,江上帆篷片片,渔舟唱晚,江风习习临街一条公路蜿蜒曲折,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折叠木门敞开的铺子浸染着苍老时光,茶馆里人声鼎沸先前,观音大河报今日新闻岩周边有很多茶馆,一家挨着一家,人进人出,往来不止方桌子,长板凳,粗瓷茶碗,长嘴锡壶一屁股坐了,在茶水升腾的氤氲雾气中欣赏乌江美景,享受人生的安闲,别有一番情趣
而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赛却在“红军渡”码头鲜活闹腾节前几日,街上就充满了浓郁的气氛龙船的骨架雏形立在街头巷角,龙头高昂,龙须冉冉,龙鳞闪闪河中锣鼓阵阵,节奏铿锵,那是预赛的队伍在“较船”(也叫“试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沿河土家族的龙舟赛在开赛之前还要进行“请水拜庙”仪式两名童男童女身穿彩服,分别代表青龙、黄龙,法师烧纸燃香,口念符咒,卦影翻飞,途中香烟袅绕,锣鼓震天,长号齐鸣,簇拥着游龙队伍前往江边“请水祭江”
千年乌杨是山城的另一副形象郑州大河报电子版,另一种性格,另一段史记
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他们的脉管里流淌着先人能歌善舞的血液,骨质里融会了山的粗犷和水的柔媚,天生就是优秀的歌手田边地头,土塬山梁,风一吹,清越的山歌就飘起来了:“大雨落来细雨飘,打湿情妹花围腰;打湿情哥不要紧,打湿情妹啷个焦”而在那些风清月明的夜晚,吊脚楼则成了释放心灵传输爱情的歌台“奴幺妹,生得乖,盘子脸来弯眉毛;奴幺妹,好头发,梳子梳来篦子刮;奴幺妹,好双手,金箍银箍戴满手;奴幺妹,好双脚,红丝绿带缠裹脚”不要以为这些土里土气的山歌只在民间草野里生长,只在露珠与山花的笑容里绽放如今,在不缺时尚与流行元素的山城,民歌依旧如雨后山林里的菌子,日头一拱就露出了鲜嫩的面孔这歌大河报电子版官网声是抒情而又多情的,这歌声也是清纯而又原汁的,丝毫不含物质时代的趋利与浅浮,成为山城抵御世俗抵抗功利的精神操守和力量家园
我曾无数次穿越在乌江这条古老的河流上,感受着沿途的陡滩恶浪,也曾无数次对着江岸绝壁上的蜿蜒纤道赞叹感怀每当此时,那些肩负纤绳、匍匐拉船的纤夫背影就在我的脑海里一一闪现,我的耳朵也会响起那些节奏紧迫、刚劲有力的《乌江船工号子》:
一抹夕阳挂天边,歌声舒缓悠扬那时,乌江就在他们不远的脚下流淌,他们的影子被阳光侧打在江岸,仿佛老照片中泛黄的背影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在他的散文《沿河·乌江》里写道:“小城不大,沿江两岸全是依山就势的房屋石阶由岩壁上凿出,自下而上,层层将房屋串联起来在乌江宾馆郑州大河报电子版十楼上看人在白屋子间来来往往地走,感觉像一幅画在动现在天刚透亮,云丝雾隙间,盘盘桓桓的石阶,走着上早学的孩子穿红校服的朝下边去,着蓝校服的向上边走,一层层的一会隐没一会出现大人们或还没有出门,只有小城的青春在跃动
千里乌江奔泻而下,沿途滩多浪急,水势汹涌,在航道未经整治之前,这是一条充满死亡气息的水上之路“乌江滩连滩,十船九打烂”在那些苦难的岁月,不知演绎了多少船毁人忘的人间悲剧于是,一生把命运系在水上的船工们,在来来去去的走船日子里,创造了这曲震撼人心的号子
我喜欢防洪堤上的那些石头,那些来自城市边缘或者乡村的石头,它们在异地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硬度和一丝泥土的气息一座城市有足够的理由拒绝乡村,鄙夷大河报洛阳新闻热线乡村,但不能拒绝土里土气的石头,不能轻贱石头石头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肋骨,它们使高贵而又易脆的城市站立,并且保持着藐视的高度在河边,我看见大大小小的石头团结起来,垒成高高的防洪墙有的石头被填埋很深,作为这个城市的基础,隐身暗处,闪光的一面永被埋没像雨后春笋,城市的高度被石头一节节拔高
“往前梭噢来哟,吆喂吆哦来吔,吆吆来哟,吆喂吆哦来吔”
作为一处古邑,沿河山城有着自己的历史刻度和体温史料记载,沿河春秋属巴国,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涪陵、永宁、汉复县,魏晋南北朝属涪陵郡,北周属费州,隋置务川县,唐武德四年置务州(后改为思州、宁夷郡),五代属黔州,后归于楚,宋置思州,元置佑溪长官司,明清沿袭,民国郑州大河报新闻三年置沿河县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在今县城西岸设置县衙,形成沿河县城的最早雏形,曾一度是州、县治所在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沿河这个通江达海的水边小城,必定成为兵家必争的要塞之地号角声声,金戈铁马,战争的烟火想必也曾数度点燃过这座偏僻小城的历史天空吧天高皇帝远,署衙高堂里的惊堂木曾经猛拍起落,震慑多少无辜良善,草菅多少庶民贱命几番朝代更迭,城头王旗变换不变的依旧只是那一江滔滔流水
漫漫岁月如黄沙一般掩埋历史,时间带走了遗容没有零星线索和文字图片能够稽考沿河旧时的城郭楼影在离县城西北五里的城子头,有一处遗址,门墙残存,炮台依稀,官署屋基台阶藏于垄间土埂之间,隐隐可以窥见古城遗貌此间传闻为唐城乐县城遗址据《郑州大河报新闻思南府志》援引《元志》的说法:在沿河佑溪长官司的疆域内,唐武德四年(621年)因招慰“生”(土家等少数民族)而置城乐县,隶属思州筑城之后,人们载歌载舞,遂名“城乐城”那么,“城乐城”是否就是当年沿河的郡县治署呢?史料的记载却语焉不详
在如此宁静的老街上穿行,阳光和空中的尘埃落下来,仿如古老的时间砸在头顶这样的时刻,便在那些纵横交错的巷道街尾,听到了一两声历史的陈述仿佛生命中有过的时日,也似这古老的街巷,扑面而来,在娓娓讲述一般老街带着历史暗香的往事,袅绕着穿过那些陈旧的木质和石墙拐弯的角度,依附着我的每一脚叩问一颗心就那么轻飘飘地被悬提着,追抚中自是感到了落花流水一般的伤怀恍惚中,就会情不自禁伸出那一双沾满红郑州大河报广告部尘的手,盖住那些见证着古老岁月的柜台木门,轻轻地摩挲,试图让一颗心远远地离别现实,在回望中,穿过岁月深处……
这只船儿过陡滩呀,头打湿来尾巴干呀,听我把号子喊一段哪,号子催船上陡滩呀哟哟嗬——
“吆咿吆,太阳去了岩搁吔岩吔,一来吔怕你吔吃洒醉吔,二来吔怕你吔滚下吔岩吔,嘿哟哦吙,哟嘿哟啦,哟,吆吆吙哟,嘿哟吙,嘿!”
县城年龄稍大的人谈起“麻九爷”都会津津乐道“麻九爷”本姓肖,河东田坝人氏,并非脸上长了大麻斑,而是因他排行第九办事麻利,时人戏称“麻九爷”,久而久之,渐渐略了本姓据说他以前在贵州军阀王家烈手下干过排长,作战勇敢,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开小差回老家以开茶馆营生“麻九爷”讲起打仗的故事来,眉飞色舞郑州大河报官网,气概非凡,听的人往往全神贯注,目瞪口呆光头粗膀的“麻九爷”敞胸露怀,肚脐眼硕壮如鹅卵,圆似杯口,走路时全身肌肉抖动,门口一站,活脱脱就是一块“招牌”远远近近的茶客总喜欢奔着“麻九爷”而去因此,他的茶馆最是兴旺发达灶台上一边架着铁锅,一边搁着大铜壶,整日里冒着雾腾腾的白气“麻九爷”光膀子上搭块汗巾,手提长嘴壶四处转悠观望猛不丁斜刺里就会伸出一柄长壶,水柱迸射,顷刻水停壶收,碗中茶叶翻腾,茶晕荡漾,不漫不溢……有熟客偏偏爱开“九爷”玩笑,趁其不备,飞身一把按在凳头,“逼”他讲故事“麻九爷”也不恼,张开嘴就开始款天阔地讲他那些陈年旧事“麻九爷”在县城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他的一生荣辱沉浮,大起大大河报电子版下载落,人们对他的称呼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先卑后尊先倨后恭的滑稽过程:麻老九——老九——麻九爷——九爷随着茶馆最后的萧条和人去鹤逝,最终盖棺定论成“麻九爷”其中暗藏的种种人情世故与世态炎凉,皆在不言之中了
河西丁字口曾经是繁华的商业区,有一条大道直通江边的渡口码头临江的峭崖上耸起一排吊脚楼房,楼檐参差错落,街道顺江延展十多年前,这里还没有进行旧城改造,灰扑扑的老街显得古旧沉寂我在老街上徜徉、穿行,追溯历史深处的岁月回音石板街宽不足丈,纵横穿插,曲折伸延,两边店铺排立,木质板壁上落着厚厚的尘埃,柜台斑驳陈旧,木门半开半闭,所售多为香烛、纸钱、副食之类,矮檐屋角下坐着的多为老人,或独自品茶吸烟,或三五人围聚洛阳大河报广告部下棋玩牌,面孔上写满祥和与安宁偶尔,年轻人的脚步“咚、咚、咚、咚”砸向地面,飞奔的影子一晃而过,显示出他们人生的匆忙与仓促
很多时候,正是落霞满天,斜照晚景我独自临江伫立,放飞思绪与诗情,看一江水流在脚下激情奔涌,看满河波光托起山城精彩滔滔大江霞光粼粼,往复舟船踏浪起伏,影子时远时近浣衣女子穿红着绿,棒槌声中手势起起落落远山隐隐,楼群绰绰,石阶伸伸缩缩山城的背影徐徐打开一个生动的侧面
沿河之名始于元代但在史志文献中,观音岩比以“佑溪沟”(黄木溪沟)名设司、以“沿河”之名设县还要久远观音岩处在县城东岸,峭崖陡壁,突兀于江面数十米,壁间修建楼阁,翘角飞檐,阁内观音塑像肃穆神秘,拜台前香烟袅绕不绝庙旁是清代河南大河报广告部洪峰石刻和明代“观音岩”摩崖先后修建的三相桥、东岳庙、屏峰寺以及狮毛堆、中碓浩等景观簇拥周围,成为僧侣游仙、善男信女、文人墨客长期追逐的去处
东风码头下游不远的江边有一棵乌杨古树,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树龄,它的根部盘根错节,沧桑毕显,仿佛一双被抽去了肌肉只剩下筋脉凸露的手掌多少次洪水冲刷,乌杨树依旧挺拔不倒
每一次阅读吴魁先生的摄影作品《乌江纤夫》,都会激起我强烈的震撼那些赤身裸体攀爬在绝壁纤道上的乌江走船人,他们是一群悬崖上的舞者生活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膀,勒进苦难的人生命运但他们毫不退缩,咬紧牙关,一步一步朝着前方奋进这就是沿河土家人,豪放中包藏着坚韧,泪水中蓄积着欢笑,忍耐中蕴涵着刚强有一首歌曲《大河报电子版在线看土家汉子》,歌词里这样写道:“土家的汉子脚板宽,踏碎高山路,踩碎大河滩;土家的汉子嘴角宽,说话不转弯,喝酒用大碗,誓言如铁钉,喜怒挂嘴边;土家的汉子肩膀宽,上山能挑担,下河能拉纤”可以说,《土家汉子》歌词把沿河人豪放、直率、勇毅、果敢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沿河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嗓门高亢,说话大声八气,做事直来直去,从不顾忌周围环境,乐了就笑,悲了就哭,怒了就骂,方音俚语中夹带着生猛一方山水蓄养一方人这是典型的沿河人性格也是典型的山城性格
观音岩边有一排大石梯子,斜斜从吊脚楼群里穿过,一直延伸到江边的码头渡口石梯是山城的一部史书,光滑的表面留下多少历史的脚印,镌刻多少岁月的沧桑风吹过,风带走昨天,雨来漯河大河报新闻热线过,雨冲刷足迹只有时间一锤一锤地雕刻,记忆一页一页地装订
拴在水边的山城还在渴望嬗变
号令声中,龙船齐发,锣鼓鞭炮再次喧天价响船中手臂劲舞,桨影翻飞,水中白浪条条,你追我赶,岸边千音万嗓,齐声喝彩此时,蓝的天,碧的水,红的绸,彩的旗,一起搅动在那沸腾的节日里了
王尧礼(《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副主任)
沧桑观音岩,凝聚了多少令人神往的传奇与传说
当然,吊脚楼不仅仅承载这样的前尘往事与人情世俗,她更以一种古典而诗意的色彩,故化在人们的心头,成为一段爱的朦胧记忆,一幅永不消逝的风景
天上落雨地下粑呀,蟥狮蚂蚁在搬家呀,过路大人不踩我呀,为儿为女才搬家呀
霓虹灯下的夜晚像一只高脚酒杯,盛着山城的繁华与梦想大河缓缓穿过山大河报广告城,波光潋滟,任晚风摇曳缕缕缠绵的怀想高高的防洪堤上,漫漶着日子的流光溢彩宽阔的红军渡广场,人流像自由的鱼群,在舞蹈与歌声会聚的河流中幸福翔游……
■ 张体珍 李克相 崔道昌 田茂昌
如今那些寺庙道观或毁或拆,早已不见旧时景观只有袅袅的香火连同神秘传说还在时间深处明明灭灭
戴冰(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主席)
几年前,我在县城采访过一位老船工老人石雕般的脸上依然刻写着水手的坚毅,那些皱纹的沟沟壑壑写满了老人一生行走乌江的传奇色彩老人兴奋地邀约了当年一同走船的同伴到江边表演“拉船”他们站成长长的一溜,弓着身子,手上“拉”着虚拟的“纤绳”,随着领唱的指挥,身子前倾后仰,嘴里跟着“吆吆吙哟”地伴唱一条负重的逆水“船大河网大河报”被他们“拉”着,缓缓地向“上游”“行驶”
(一)
友情策划:
让我感到无比惊讶的是,他们的脸上丝毫没有流露出敷衍他们是那样地充满了激情和斗志,起初时红光满面,渐渐地随着“船”的上行,肌肉不断绷紧,手臂上青筋突兀,“汗水淋淋”,号子声越响越激烈,双手扯动也越来越快速终于,“船”被拉上陡滩,在平水中缓缓徐行,号子声也由激昂变得舒缓起来:
沿河人说沿河,音会发成银河,我的所在,真的是天界一般的地方”
沿河是中原文化传入贵州的必经之地,也是贵州佛教文化的最早传入地之一,在整个贵州的佛教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唐代时修建福常寺,五代修建天缘寺,宋代修建沿丰寺在元、明、清时期,沿河寺庙林业,县城西岸有金仙寺、娘娘庙、隍城郑州大河报电话庙、川主庙、水浒庙、火神庙、武庙、巧圣宫、禹王宫、碧霞宫、万寿宫、朝阳观、祖师观等等;东岸则有报恩寺、东岳庙、泗王庙、黑神庙、观音庙等西岸的“金仙古刹”还被誉为明代沿河县城八景之一传说张三丰曾经云游乌江,住进水浒庙,还在墙头题过一首回文诗:“桥边苑对柳塘湾,夜月何时遍户关遥驾鹤来归洞晚,静弹琴坐傍云闲烧丹觅火无空灶,采药寻仙有好山”
有一种美因为制约而诞生一个在石阶上生长的城市,注定会步履蹒跚,脚印里带着石头的坚硬与沉滞,远不可能具有平原城市的舒展与洒脱但在我看来,这种约束下的艰难开掘,妥协中的另辟蹊径,成就了山城的独异个性,独特之美它的每一寸肌肤,每一层褶皱,都藏匿着让目光在趋同的城市风景中难大河报官网以寻觅的兴奋点
前人范啸弘曾经站在山城东岸的珠瑙峰下,面对皑皑积雪的山顶,诗趣盎然,吟出佳句:“皑皑银屏矗太空,重峦叠翠合称雄我来峰外昂头立,千里河山一望中”我借居山城十数年,下雪倒是遇过几场,不过作为“县城八景”之一的珠瑙岩,我未曾见过白雪银皑的自然奇观想必环境破坏,今日的大地已越来越不适宜白雪居住了吧至于“黄猫警渡、白鹤舞门、月镜高悬、石洲晚眺、珠泉暗抱、锡顶警云、彩月朝霞”等其他几处景观,只好在故纸文字里去觅踪寻迹了
我的朋友画家兼诗人刘华忠先生,每次和我谈起沿河山城江边的吊脚楼时都会兴奋不已,眸子里放射出异样的光彩他说自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沿河县城丁字口街一位异性朋友家里的吊脚楼上住过一段大河报新闻热线时间,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白天,他和朋友在江边转悠写生,夜晚则在吊脚楼上枕着乌江涛声饮酒吟诗木格窗子被一根竹竿斜斜撑开,明月朗照,青辉洒地,江风冉冉,一江涛声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兴许还有渔船上漏出的几粒灯火,楼阁里飘荡的几缕山歌,为他们的蒙昧青春增添几分诗情画意“那个地方太美了,要是有可能,我愿意在那里居住一生一世”多年后,画家回忆起来依旧如痴如醉只可惜,画家的那位异性朋友后来离开沿河,他们为了各自的人生理想天涯浪迹,从此杳无音讯,而他们那段似是而非的爱情连同丁字口的吊脚楼也永远嵌在画家的心头,成为另一幅绝妙的画一个画家一生难免会创作许多价值连城的作品,而最美的一幅一定悬挂在他的心头,被时光大河报电子版和记忆精心装裱
乌江自南而北穿城而过,将沿河县城分为东、西两半地势陡峭,山崖绵延,沿江而建的街道便呈剃次结构,石阶小巷穿缀连接沿河县城历来就有“河东号多,河西庙多”之说在陆路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作为乌江要津的沿河山城,必定成为物资的积散中心和各路商家的抢滩之所,南来北往的商贾旅人汇聚于此,形成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多元融汇,成就其商业繁荣最著名的商号就有明万历年间县人肖景仲创办的“大晟号”及“大晟元”、 “大晟亨”分铺,清嘉庆年间上海商人贺建成开设的“祥发永号”,清道光元年(1821年)陕西商人开设的“天字号”,宣统元年(1900年)县人周厚安与张建初合资开办的“永昌恒号”等等沿河商号最多时发展到数十家大批的皮张、药材、大河报官网茶叶等土特产被装载上船,沿江而下,进入涪陵、重庆、武汉等长江口岸城市,再换回食盐、布匹、粮食、洋火等生活用品乌江河上常年舟楫往来,船工号子不断据《沿河县志》记载,沿河县城元末清初设场,场期为阴历二、七日,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有铺民400户民谚云:“沿河码头(别处)买不到的能买到,(别处)卖不脱的能卖脱”可以想见,每逢集日,沿河码头人声鼎沸,街上人头攒动,铺中南腔北调,那该是怎样一副热闹繁复的景象
每逢夏季暴雨,乌江都会恶浪滔滔,水位上涨,淹没县城两岸房屋农田,留下几多悲壮苦涩的记忆观音岩旁边的洪峰石刻清楚地记下了乌江的历史最高水位《民国沿河县志》记载:清宣统元年巳酉年五月十八日开始,连续四日大雨,乌江河水猛涨大河报广告代理,水位至东岸观音岩、西岸川主庙,两岸农田房屋被淹没,群众遭灾甚惨县人周思寿、汪世仁立碑刻载推其水位为314.1米,洪水流量为1.9万立方米我见过那些因为洪水上涨淹没房屋被迫搬家的居民,他们赤裸着上身,头皮和背脊上粘着杂物碎屑,眼望着逐渐上涨的大水发呆连接河边渡口的街道,像一截被锯掉了脚掌的断肢,巷道里拥塞着临时搬出的家具他们像在大雨冲刷下毁坏了巢穴的蚂蚁,卑怯的影子四顾茫然
城是典型的山城,被一条大河拴在水边,绵长的梦想也被拴在水边,脚步也被拴在水边城不向四方铺展,因为背后是高山,是陡崖,于是就一屁股坐在斜坡上,任凭那些高高低低的楼房星罗棋布地散乱成长、发育,也任凭那些光溜平滑的石阶古巷曲里拐弯地向上蔓延、大河报广告代理热线旁生河是大河,激越、汹涌,带着高原旷古雄阔的原始野性,澎湃而来,激昂而去河不绕城潆洄,因为城在高坡,水往低处流,干脆就穿城而过,也不缠绵回头,也不顾盼生辉,表现出与君决绝的从容气概倒是小城有些难舍,像生依死随的恋人,眼望着大河远去的背影,便生出许多牵盼,倚着水边的星点空间,半匹岩崖,斜挂着吊脚楼膀子……
“清早起来哟吙嗨嗨,把门里开哟嗨嗨,嗨呀嗨哟吙嗨嗨,妹儿拿起哟嗨嗨,梳噢子啰嗨嗨,来梳里那头哟嗨嗨,前头梳一个呀嗨嗨,剪刀的发哟嗨嗨,后头的燕尾巴嗨嗨,紧紧拉哟嗬嗨嗨……”
(四)
夏天的傍晚,我喜欢一个人靠在防洪堤的石墙上,看河流静悄悄地从低矮处穿过县城高高的防洪堤挺立在岸边,托举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一条大河报广告部地址河似乎就这样离我们更加遥远了但我喜欢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一种高格而理性的境界不必为那些表面的喧哗所烦恼,那些浪花独自表演的影子,我也只能从宽泛的河面看到一丝亮色不动声色的流淌,宁静、飘逸、收敛,像血液默默在我们的体内穿行
茶馆是社会的缩影,人生的舞台,世俗的会所,民间的庙堂文人墨客,商旅闲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三教九流汇聚一处,摇着蒲扇,光着膀子,嘴边一碗茶,口中家国事,都在眼前的雾气中升腾沉浮也有人乘兴而起,高歌一曲,手舞足蹈;也有人即景抒情,吟诗作对,摇头晃脑“啪——啪”的巴掌声拍下去,“好——好”的喝彩声响起来茶馆就这样聚闹了据说有一种“说怀书”人用的道具“巴膀膀”,河南大河报电子版是一截一头蒙了蛇皮形如二胡音箱的大竹筒,能够敲出节奏感很强的音乐,用来渲染气氛每讲到悬念处,“啪”的一声拍下去,满堂震惊可惜我从来没有见过
我在另一个早晨从高处走下,顺着石阶左绕右拐,穿街过巷,竟然一直走到了江边石阶是前人聪明的杰作,被世代利用着,构成山城画廊的线条
乌江因上受猫滩、下受舞门滩的阻挡,便在观音岩下形成一段缓流,江面平稳,易于摆渡行船东岸横卧七蹲大石,状如七只临江饮水的卷毛狗,被誉为“狮狗堆”,为沿河县城八大景观之一西岸大小石块重叠堆垒,江水灌进石堆中的石洞、石孔,就会发出奇异的号声,形成“洲水奇观”人们在此垂钓、浣衣,或将新鲜菜蔬放置江水中冲洗夏天,则是天然的泳场男女间杂,短装泳裤郑州大河报记者电话,逐浪戏水,激起一河的欢声笑语俗话说:隔河三尺,摆卵之地河流褪去了人们的男女之别和忸怩羞涩,呈现出的是开放、包容、交汇的胸襟
伫立河岸,一任思绪的芦苇飞扬,我的目光穿过山城的前世今生河岸渐渐看不到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吊脚楼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楼房,像森林侧面铺排的线条机声轰鸣,塔吊的巨臂在空中伸展,山城一大片一大片的补丁正在机械的操作下发生容颜改变耸立两岸的防洪堤,长长地延绵数里,像山城坚实的鞋子那些从荒郊野地走来的石头,从此扎根在水边,用它们的硬度和力量托起山城的高度
(三)
成都人的“闲散”天下闻名,茶馆里坐了,可以泡一整天沿河比邻渝、湘,融会了巴楚文化,沿河的“闲散”颇有几分成都遗风茶馆大河报报电子版里沿袭一种“打川牌”的娱乐,俗称“打红点子”,牌料纸质,窄长条型,正面印有《水浒》、《三国演义》等人物图像,共八十四张,戏称学习“八十四号”文件还有一种“打字牌”的娱乐,也叫“捉大贰”,或称“抠钵”无论“打红点子”,还是““捉大贰”、“抠钵”,虽然语含生猛,杀气毕现,但都有些词不表意四角围坐了,茶碗边压着小小彩头,慢吞吞地起手落势,溜达达地三言两语一碗茶续过三遍五遍,依旧慢悠悠品得有滋有味“打”的是休闲,“捉”的是娱乐,“抠”的是放松,输赢成败全在“厮杀”之外,在一碗茶水之中
名家随笔篇
我该用怎样一种抒情与怀旧的笔调——是民歌的清音?梦中的呓语?还是油画的意境?——才能让记忆在文字中复活,带着时洛阳大河报电子版光的恍惚感和剪影般的黑白色彩,说出沿河这个水边山城的浪漫情怀和山地性格
吴魁 侯雄 摄
码头最早叫“沿河司渡”,推测设于元代,当是古渡,民国时期改为“惠民码头”渡口是连接山城东西两岸的脐带,沿河大桥修建之前,这里是两岸唯一的通道每天人来人往,摆渡不止1934年5月31日,贺龙率领红三军在此强渡乌江,依靠20多只木船渡江,消灭岸边守敌,在离此数十里的谯家土地湾建立起贵州高原第一个红色根据地——黔东特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79年,沿河县革委会在观音岩立碑纪念,将“惠民码头”改为“红军渡”,从而赋予它崭新的历史意义
战争远去,枪声喑哑,古渡悠悠,唯有江水奔流不息
画廊乌江,诗意山城你来,抑或不来,她都精彩;你留,抑或不留,她都多情大河报
靠水而居,临江观涛,淡泊名利,远离江湖庙堂,独守恬淡休闲,这也许是山城的另一种性格吧
(二)
治疗白癜风的药北京看白癜风哪里看的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nrsj/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