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盟的地摊酒会上,大家聊起来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个地产项目,蓄客组,开盘只卖了两套,于是,这个项目的营销团队被全部裁掉。失业君有些纳闷:“为什么是营销团队全部被裁而不是策划被杀?”李四哥倒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现在还有策划可以杀么?
本来,“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不免阵前亡”;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宿命也能理解,失手翻船、黯然退场的也大有人在。只是,这人人得而诛之的奇葩待遇,杀来杀去居然把策划硬生生杀成了濒危物种,甚至在策划们纷纷开发出了如杀猪、捕鼠等新技能的时候,也未能幸免。
“杀一个策划祭天,再杀一个还愿”。浓眉大眼的大好青年,腹有诗书、胸有锦绣,如何这般乌云蔽日、愁云惨淡?
(一)
“策划”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策,最主要的意思是指计谋、谋略;划,指设计,筹划、谋划。兵法上各种云:“谋定而后动”、“不谋一时者,不足谋一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可见筹谋、谋划,从古时起就是很重要而且很被重视的的一种能力和一个职业。
时间来到年,那时初代策划大咖刚刚登场,其中何阳成为了标杆。年9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何阳卖点子,赚了四十万——好点子也是紧俏商品》一文,人称“点子大王”。
早期的点子只是一种战术层面上的定位,足够新奇亮眼、但也缺乏系统性;但这并不妨碍何阳被称为是中国策划行业的开山人物,因为在当时市场环境初建的时代,一个点子的确能救活一个企业,点子也确实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失业君记得当年冯巩和牛群有一个相声叫做《点子公司》,其中有一句话说到:“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一个点子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个点子可以温馨一个家庭,一个点子可以凝聚一个集体,一个点子可以使一个国家昌盛。”
颇有些当下“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神韵。
年,奥美与中国内地最大的国有广告公司上海广告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奥美"。自此,中国的广告从业者,拥有了精神上的圣殿,初入广告这个行当的小白,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来启蒙的。
那时候的广告公司,仍然强调“点子”的重要性,不过,经过西方广告学的熏陶和洗礼之后,”点子”已经改名叫“Idea”,“IdeaMaker”用母语说就叫做:创意者。创意者,应该算的上是第一代成规模、成体系的职业策划人。
90年代中后期,有两位大咖不能不提及:一位是主咖快速消费品的叶茂中;另一位是主咖房地产的王志纲。
叶茂中的《广告人手记》和《转身看策划》,由于偏重于实操,而区别于西方那些晦涩到令人嘬牙花子的理论,因此成为当时很多广告公司书架里的必备之书;失业君对大师印象最深的案例则是:圣象地板。一句:PowerDekor,直到现在还在被圣象地板使用,翻译成母语的意思是:装饰就是力量。
放在当年,这句话惊为天人,实在令失业君膜拜;现在看来,则感觉缺少了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毕竟,那是一个生产能力相对缺乏、消费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时代,在那样的市场背景下,谁先喊出一个口号,谁就能迅速的实现在消费群体中的占位,而且,由于同类型竞争对手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可以很轻松的赢得市场份额。
不管高深还是浅薄,所有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至少,叶大师让我们这些屌丝小白们了解了:产品和品牌不是一回事;产品是生产行为,品牌是策划行为。
那个时候,鸟厂还是一家建筑企业,开发商建了房子卖不完,抵账给杨老板;杨老板找来王志纲给包装了一个教育盘的概念,结果瞬间热卖。后来,又为鸟厂打造了那句经典的广告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王大师出身媒体,强于概念、弱于推动。其策划理念仍然是局限于概念包装、口号输出上,但是,策划+地产这条路径却真正的被孵化了出来。当时,报纸媒体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高昂的版面费用催生了一批以“口号编撰”为奋斗方向的从业者,被称之为:策略文案。
在青岛,同时期的房地产项目,还没有售楼处的概念,一间板房、几张桌子、几位大姐,一张规划鸟瞰图加上一张房源落位表就构成了销售终端的全部。直到几年后,房地产代理公司出现,统一的职业装、装修相对高档的售楼处、专业的销售话术、内外销结合的客户导入方式、狠辣的逼定,对板房里爱搭不理的大姐们形成了降维打击。
自此,促进了房地产领域策划职业的真正萌芽,从纯推广到结合营销成果的推广实现策划技术的一次飞跃,“营销策划”应运而生。
在那个全民刚需的时代,能帮你弄清楚房子的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并且言之凿凿的劝你买房的人,就已经相当于是道德模范了;真的应该感谢那些把人逼到灰头土脸的置业顾问们,他们燃烧自己,照亮了很多人的家庭资产增值之路,绝对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
年世联地产成立,是国内最早从事房地产专业咨询的服务机构;年,世联地产整体改制,成立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失业君一直都认为,之前的策划,只是一个工种;而从世联开始,策划才因为具备了特定的标准、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变成了一门技术。
年,是中国房地产策划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形成这个分水岭的思维认知是:如果这么做,会做得好;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做的不好。而决定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的技术,就是策划技术——其中包含着目标导向、系统性的策略路径、创新型的打法和灵活的攻略调整。
这一时期房地产行业的内部技术分工还没有做到很细,技术环节也比较长,以土地、市场、客群、产品、定价、策略、执行等组成的、操盘链条上的各个重要环节都需要有策划进行系统性和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形成必要的决策性依据。
这是策划的黄金时代,备受重视也倍有价值感,甚至被冠以操盘手之名。
不过容身在这个时代里的策划们,肩膀上都有一座大山,那就是:PPT,因为写PPT的时候就是被大佬们“踢屁屁”的时候。世联策略思维的基点主要来自于麦肯锡,而PPT又是一个很好的逻辑展现工具;因此,世联出身的策划大多都逻辑思维能力出色、对各种工具和模型的应用得心应手、擅长分析、归纳与总结。
国内知名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内部培训资料,跟世联体系都大同小异。从逻辑的角度上讲,不管是行业内还是行业外,读懂了,吃透了,就一定会受益。因为,人最大的痛苦不是不懂得思考,而是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路径去思考。
失业君有一位策划方面的大咖朋友,他曾经问我说过,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价格表,尤其是看到开盘时销控表上四面开花的场景。因此,是不是会做价格表也成为了鉴别策划能力的一道技术门槛。
想来也是,“万般策略其实都汇总在一张价格表上”,能同时把市场、消费、产品、价值、价格都说的清楚,而且有充沛的买单量,不是技术又是什么?
有了代理公司的出现,自然就把策划分成了甲方策划和乙方策划,而那个时候的甲方策划也多是从乙方跳转过去的,开枝散叶之后,甲乙方策划之间共同语言颇多,合作起来也比较顺畅,甲乙方之间对的阶级壁垒也不是那么的明显:甲方长体系、乙方重方法,尤其是-年的那一波紧缩的行情,大家抱团取暖,各取所需。
只不过,凝视深渊太久,难免变成深渊。
(三)
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营销的元年,同时也是一个属于策划的变革之年。互联网时代,冲击的不仅是人的思维观念,更重要的是行为模式。互联网所操持下人们的行为模式变化,进入到了一个“反逻辑”的时代,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的、直线性的、节点性的逻辑推导已经无法实现结论的准确性。
何为“反逻辑”?就是:你所分析到的“因”已经不能带来预测中的“果”。举一个例子,当你费尽心力排出的“五线谱”营销总纲,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根本就没法按照既定的节奏和节点去实施。从军事的角度上说:如果一个拟定好的作战计划,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发现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打到哪里算哪里的话,那这个作战参谋应该不会过的很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人们行为模式反馈的时间颗粒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先的时间颗粒度以月来计算,现在的时间颗粒度要以天来计算。一条信息的新鲜度大约只有12小时的有效期,在大量的碎片信息的重重包裹之下,策划们的原有引以为豪的技术体系中“筹谋和计划”的部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其实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不稳定性与测不准才是底层逻辑;如果非要将本来就不规律的发展曲线套上一条规律性的缰绳,就大概率的会遭受到规律的反噬。
年2月,契税的优惠政策出台,紧接着限购取消,整个房地产市场终于走出史上最长、最严调控政策的束缚,开始量价疯涨。市场行情好到如此地步,房子还没入市,基本上就被预定一空,价格表更是变成了价格备案的工具,什么方案、策略、手段、技巧,完全失去了意义。个别反应快的策划,穿上工装,转岗销售,下场收割市场红利;部分反应慢的就只能靠数据汇总和撰写周报、月报度日。
从此,策划们分成了两大派别:执念派和流程派。
执念派,多是转岗去了咨询和研究机构,做产品研究、客户研究或产业咨询,部分开发商的客研部分也有所涉足;流程派,多混迹于开发商或者代理商的营销策划部门,在体系与流程中逐渐变成熟练工。
两大门派各有发育方向,但是共同的特点是:升职很难。
曾经跟大佬一起聊过策划的境遇问题,结论颇为无奈:市场行情好,策划没价值;市场行情不好,解决不了问题,策划照样没价值。
兴,策划苦;亡,策划苦。
(四)
来到现在,当一个行业达到特定的熟练度后就一定会走到标准化和流程化,当下的房地产开发领域,各岗位的职能边界已经完全的清晰化,以岗位职能边界形成的工作模块内部,也已经形成了特定的标准和价值判断:投拓拿土地、设计出产品、工程保进度、开发办手续、营销抓回款、渠道导客户、物业做服务,各司其职、目标明确、界限分明。
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切割了策划们系统性、延展性和突破性的思维特权,将技术腾转限定在了一个壁垒森严的空间内,岗位画像愈加模糊、与组织目标达成的关联度也越来越疏远。有的公司尝试将策划岗位取消或者与其他岗位并岗,而实际的营销成果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缺失性变化,如此,也让在祭天时对祭品的选择变得更加没有负罪感,相应的用量也变的更加丰腴。
标准化越强,往往创造性越弱;但效率更高、可控性更强。有人说,这是内卷,失业君认为并不准确,应该界定为互联网思维中的极致思维更为合适:更极致的把握时间、更极致的提高效率,尤其是在强调规模和高周转的行业背景下。
以特斯拉为例,传统的汽车某种意义上是铆接成型的,不同的大件要通过焊接逐步组装,而特斯拉,是“一次压铸成型”,其他的模块像乐高积木一样装上去。特斯拉的工程师考虑的是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整车零件,每少一个零件,就意味着供应链缩短、工序减少、成本降低。
特斯拉制造一辆汽车只需要10小时,而丰田、大众等传统车厂,需要10天。
马克思说了,人类一切的节省,都是时间的节省。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效率,这是任何行业的规律,也是对所有职业或岗位进行价值判断的方向。
时代还是这个时代,只不过要求变了。我们不能只看到时代的苛刻和冷漠,而是要主动拥抱时代的变化。
其实,房地产,并没有拒绝策划;是因为我们看到背影的时候,主观的认为是被抛弃了,这时候需要的是收敛心神、放下包袱,大踏步的跟上。
善战者皆能因其势而利导之。
(五)
关于未来。
大家对濒危物种,往往还是友善的,因为可以激发比较强烈的同理心和保护欲;有一种能量守恒式的观点是这么说的:我们看到的逝去其实不是真正的消失,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或形态继续存在。
外因,只是用来打量自我的一道镜面,只要心中还拥有光明,道路就不会晦暗;同样是被火烧过,凤凰可以涅槃,而乌鸦照样还是乌鸦。
未来策划的方向是什么?
投资策划
内容策划
或者其他…….
有兴趣的话,跟失业君好好聊聊吧。
失业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zk/1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