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报纸。创办之初以“靠两万干部、十万兵、一张报纸开辟新工作”为口号。迅速成为党在东北的宣传堡垒和人民群众的心声、喉舌。
《东北日报》的副刊版,是综合性文化版,经常刊登指导青年修养和学习,反映解放区工农兵斗争和生活,揭露国民党统治区黑暗统治的文章。形式有短篇小说、散文、报告、速写、诗歌、短剧、书刊影剧评介、翻译作品等。
年3月4日《东北日报》改成4开4版,在第四版上开始刊登文学作品。《东北日报》的副刊,没有刊名与刊头,被称为“综合性的文艺版”。大约每月出刊20期,每期一个版(广告约占1/5),第一期于年3月24日在海龙见报。
年3月24日
在哈尔滨时期,《东北日报》副刊随着内容与形式的不断改进,逐渐成了东北解放区新老作家的一块重要园地。首任副刊部部长的是东北女作家白朗,后来接替她的是搞文艺评论的高铁,副刊第三任主任是著名儿童作家严文井。曾任副刊编辑的有女作家陈学昭、林蓝、李纳,还有作家关沫南,以及东北后起的文学青年刘和平、刘仲平等。
白朗木刻像
白朗作品年7月11日《七七在哈尔滨》、年7月12日《民族女英雄李秋岳》、年7月25日《为了把事情办好》、年4月25日《牛四的故事》、年6月24日《顾虑--故乡散记之一》、年7月14日《向赵寿山将军致贺》
据统计,《东北日报》副刊在哈尔滨期间发表作品的作家与艺术家有:丁玲、萧军、舒群、罗烽、塞克(陈凝秋)、金人、周立波、草明、颜一烟、刘白羽、华山、马加、马可、古元、向隅、吕骥、张庚、袁牧之、王曼硕、水华、荒草、王ー丁、陈振球、周浩夫、西虹、吴伯策等。这个名单说明,该报副刊为东北根据地繁荣创作、推动新文艺运动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丁玲作品年6月29日《青年知识分子的修养》
萧军作品年12月11日《我回到东北的观感》
舒群作品年3月26日《归来人》、年7月20日《谈反‘翻把’斗争》
罗烽作品年8月10日《高尔基论艺术与思想》
金人作品年6月19日《彻底消灭革命的敌人》、年2月26日《对什么人有利》
年12月25日开始刊登周立波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节录),周立波又在《东北日报》年5月29日发表了题为《暴风骤雨是怎样写成的》的文章,从“写作经过,三不够(不足之处),农民语言(语言风格)”三方面回答了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暴风骤雨》本身的文学价值,加上《东北日报》副刊的大力推广以及读者的热情参与,使《暴风骤雨》这部小说在解放战争时期持续升温,享誉全国,后来成为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最经典的文本之一。
周立波作品年12月25日《暴风骤雨》、年5月29日《暴风骤雨是怎样写的》
刘白羽曾先后作为战地记者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手的资料以及切身的真实感受,使他的通讯和报告文学真实、感人,全面、深入、详尽的展示战争的残酷以及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兼备纪实性和文学性,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解放战争期间,刘白羽先后在《东北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为祖国而战》《南满归来》《勇敢的人》《百战百胜》《无敌三勇士》《红旗》《战犯脸谱》等等,《战犯脸谱》配有华君武四幅漫画。
刘白羽作品年4月27日《为祖国而战》、年8月28日《南满归来》、年9月12日《勇敢的人》、年2月21日《百战百胜》、年2月28日《无敌三勇士》、年12月7日《红旗》、年1月14日《战犯脸谱》
年5月24日。《东北日报》副刊发表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由音乐家马可谱曲作词。由于唱出了翻身工人的理想与豪情,在群众中很受欢迎,两年后就普及全国各地,至今仍久唱不衰。
马可作品年5月24日《咱们工人有力量》
西虹的中篇小说《在零下四十度》等,年单独出书前都曾在副刊上节录发表。
西虹作品年1月22日《在零下四十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著名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文学的创始人赵树理的长篇小说《李家乡的变迁》曾在《东北日报》副刊长期连载,还针对读者的热烈反馈展开过全面、深入、细致的大讨论。年1月12日的《东北日报》第四版刊载了赵树理的短篇小说《福贵》,立即引起了读者的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zk/1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