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过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吗

发布时间:2021-9-30 14:28:37   点击数:

N字楼

真实、接近、专业

本期热点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年8月5日,由米怜主编出版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宗教报刊,确切地说,它是一份杂志。因当时尚无中文活字,故该刊为木刻雕印,由中国刘工梁亚发刻印。它的封面正中为报刊名称,左下角题“博爱者篡”(博爱者是米怜的笔名),右上角题:“子日: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该刊基本上每月一册。没册约5张(10页)~7张,进字,印刷份数“最初三年里为每月份左右,年每月达册,均为免费发行。据该报自述云,以我国侨商聚集的南洋一带为主要发行地,同时也发往内地,发行是逐渐增加:“三年来月印五百册。藉友人通信游历船前之便利,以销售于南洋群岛道罗交趾支那各地华侨荟萃之区。面内地亦时有输人焉,近者改印一千册,需要大增,销路渐畅。三四年后,或能增至二干册以上,未可知也田。”戈公振还提到:“每逢粤省县府乡试,由梁氏(即梁亚发,作者注)携往考棚,与宗教书籍一同分送。”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年6月停刊,共出7卷,出版时间7年。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内容包括宗教宣传、阐述伦理道德、西学介绍等。该刊第三卷中,曾自述其办报宗旨:“至本报宗旨,首在灌输知识,闸扬宗教,砥砺道德。而国家大事之足以唤醒吾人之迷惘,激发吾人之志气者,亦兼收并蓄焉。本报虽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唯一急务,然其它各端,亦不敢视为缓图而掉以轻心。知识科学之于宗教,本相辅而行,足以促进人类之道德,又安可忽视之哉。”

马礼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直接宣传教义的文章约占80%:其次为宣传伦理道德;再次为科学知识的介绍。后两项内容所占比例不仅小面且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是从西学传播的角度来看,尽管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非常少,却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科学知识的内容较多地涉及天文学的知识,如《论天文地理论》、(论行星》、《论侍星)、《论地为行星)、《论月)、《论彗星)、(论静星》(即恒星、作者注)、《论日食)、(论月食)、《天球说)等。

该刊登载中文近代报刊史上的第一条新闻即与天文知识有关。这条新闻刊载在《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2期上,原文如下:

月食

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明,甲地诸人俱可见之。

米怜

该刊第2卷刊发的《论地周日每年转运一轮》一文,为中国人介绍了日、月、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中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假读者的口吻,对“地球绕太阳运行”这一命题提出质疑:“说地常动行,又说不是日月星自东向西动行,乃是地自西向东动行去。....夫地若果有这样动行,难道人常不觉其动么?若日月星果不自东至西行,难道人皆估错了么?”然后回答:“人会估错,也不奇怪...如人惯行船上者,平海顺风,船虽快走,人多不觉其动行。就是各样的功夫亦会做。....夫地比船更大万万倍...岂非更不觉其动行而各事可以办乎!再者,比如人行船自西向东去者,不见船之动行,乃只见山、树、岸动行向西去,...人在地上亦然。地常自西向东转运行,而因地大而人小,故人不觉得地之动行,乃常看而想日月星皆动行向西去。”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毕竟是宗教传教士所办,囿于其宣传目的及知识结构,因此必然地从宗教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合乎宗教理念的解释,并将其纳人宗教体系中。例如,在介绍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理后,作者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了一个合乎宗教观念的解释:“神至上者,原造万物时,即就加赐之以此性。又神之全能常存之于万物之内也。若神一少顷取其全能之手,不承当宇宙,则日必不复发光,天必不复下雨,川必不复流下,地必不复萌芽,四时必不复运,洋海之潮汐必不复来去,人生必不复得其保,又世界必离披,万物必毁灭也。”照这种解释,一旦至上的神疏于守其职,则天下大乱。这样来理解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今天看来显然有些滑稽,虽然这些科学知识硬添上了一个不协调的宗教尾巴,但就当时的中国来说,仍然是很具有启蒙价值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还介绍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知识,如《论有罗巴列国》、《论亚西亚列国》、《论亚非利加列国》、《论亚默利加列国》、《法兰西国作变复平略传》等。

梁亚发

(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特点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重要特点是十分注重迎合读者的心理。

它常常以儒家学说来阐明基督教教义,文章中大量引用四书五经中的言论,以表示儒家思想与基督精神是一致的,用这种附会的手法缩短宣传内容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达到宣传效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不仅在刊物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线装书的式样,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方法,连一些解释天文现象的知识性文章,也常在篇末用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章回小说的习惯用语。

和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米怜在序言中强调,要增强文章的“彩色”:“人最悦彩色云,书所讲道理要如彩云一般,方使众位亦悦读也。”所谓“讲道理要如彩云一般”,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文章要注重读者的口味,应有可读性,趣味性。

此外,照顾读者的接受能力,注重文章的通俗易懂也是该刊的特点。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宣传对象是以贫苦者与劳作者为主,因此文章的短小与易懂十分重要。马礼逊在早期翻译《圣经》的时候,就提出过“宁愿被人视为俚俗不雅,而不愿令人难读难解”的翻译原则。在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时,他与米怜同样要求文章每篇必不可长,必不可难懂。米怜还对文章提出过“一是要短,二是要通俗易懂,三是要流畅生动”的写作要求。

上述特点体现出马礼逊与米怜的办报方略。

马礼逊与米怜办报以传教为目的,然而当时中国尚以中央帝国自居,排外思想甚浓,对于外来的宗教思想显然不易接受,所以从当时的社会影响来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作用不是很大。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却有值得我们回顾之处:

由于当时中国与外国的信息交流几乎为零,因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内容上涉及的一些西方近代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西方的文化历史与现状,在客观上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东传,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的最早桥梁。

马礼逊、米怜二人办报的目的虽然不是立足于新闻的传播,但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zk/13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