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去年3月25日,时值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阶段,加快推动一批先进适用重大科技成果在地方落地转化,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开展“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行动”(以下简称“百城百园”行动)。
生成医用口罩的资质备案号申请从3-6个月缩减到一周,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将阅片时间从15-30分钟缩减至20秒以内,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被纳入全国“百城百园”行动实施主体名单,36个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永不落幕的创交会……近日刊登于年第1期科技部办公厅《科技工作情况》的《广州市多措并举开展“百城百园”行动》显示,广州正从政策、平台等着手打通成果转化经络“堵点”,让广州重大科技成果“落地生花”。
精准快施策,支持91家企业个产品办理应急资质备案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将指针拨回到年1月下旬疫情爆发初期,当时受限于防疫物资供应,医院防护服告急、普通市民“一罩难求”。广州挖动企业潜能,通过协调产品检测、资质备案大力推动企业转产医用物资;一批企业加班加点增产、扩产、转产,防疫物资供应“量品齐升”。据悉,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广州支持全市91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个产品及时办理应急资质备案。
记者从一家取得医用口罩生产应急备案号的广州企业处了解到,过去,申请医用口罩方面的粤械注准号大概需要3~6个月,需要走完准备产品设计开发资料、试产产品、送检产品、等待检验报告、递交申请资料、现场审核的流程,而申请粤穗械应急备案号所花的时间大概是一周,且没有收取费用。
要让科技成果加快转化速度,与疫情赛跑,需要高位推动、精准施策。为此,广州出台了《广州市科技抗疫一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行动方案(年)》,实施“”行动计划,围绕八大重点领域打造5类高端创新平合,健全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开展应用示范。印发《关于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渡难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暖企措施20条,推动科技企业疫情防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政策提出,对于全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疫情期间成功登记与疫情防控有关技术合同的,在申报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时给予评分奖励。同时,鼓励科技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示范应用,根据实际应用和发挥作用情况,优先纳入广州市年度创新产品目录。
协同出成果,AI辅助诊断系统大幅缩短阅片时间
年3月12日,广州科技成果“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亮相广东省新闻发布会,这一系统将CT阅片时间从15分钟-30分钟缩减至20秒以内,准确率高达95%。
中医院副院长林天歆教授是该AI项目的总负责人。他告诉广州日报记者,自从武汉发生疫情和钟南山院士判断可以人传人之后,广东省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就紧急启动了本项目。
林天歆认为,如何让一线的医护人员尽早、尽快、尽可能准确地诊断病患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很有必要。但是传统的人工阅片存在速度慢、基层医生经验不足容易漏诊等缺陷。“我们团队基于50万份临床影像学的大数据,运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开发了基于胸部CT和X光的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
这一卓越科技成果的背后,是中医院、广东省实验室、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以及康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联手攻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联动部、省、市、区科研力量、整合优势平合与人才团队,统筹尖科研机构与生物科技企业协同作战、重点攻关,是广州科技战疫的关键一招,取得了丰硕成果。
磷酸氯喹、连花清瘟、新冠肺炎A辅助诊断系统、防控医用智能机器人等诞生在广州的科研攻关成果获全球推广。立项支持的生物类创新药CD24Fe注射液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仅4个)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肺炎临床救治药物。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和信健康等企业研发的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国家注册审批,并获得欧盟CE认证。
平台助推广,中国防疫物资全产业链在穗集体“亮相”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年6月10日,广州会展业正式重启“第一展”——中国(广州)抗疫科技成果展暨中国(广州)国际防疫物资展在保利世贸展馆举行,这也是全国首个国际防疫物资展览会。
“火热程度超出预期!”多位采购商感叹。询问、交换名片、交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td/1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