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吉飞否认夸张化,如何理性看待食品添

发布时间:2024/12/16 14:02:16   点击数:

对辛吉飞的视频,没必要从食品安全的专业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其实更应该从传播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件事情。

认知差,是科普博主的优势,辛吉飞不是去填平它,而是往往将它扩大化。

首先是耸人听闻。

例如,只要添加了味精(谷氨酸钠),辛吉飞后面就带一句“头发掉光光”。

关于味精的谣言,从“中餐馆综合症”到“加热会致癌”一直没有远去。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就将味精归入“最安全”的类别。

谷氨酸钠中含有钠元素,所以一些食品科学教授认为,需要像控制食盐摄入量一样控制味精。

把对味精的恐惧回炉重造,仍然能够有几百万人信服,不得不说食品科普任重道远

其次是以偏概全。

“商家怎么可能给你好肉,用的都是边角料”,“市面上都是黑科技的配制醋”……辛吉飞的宇宙里,商家无好人、商品必有猫腻。

而据中国食品报融媒体的科普视频,市面上的假货没有消费者想象的那么多,比如蜂蜜的平均合格率约为98.2%,辛吉飞所演示的“假蜂蜜”实际上只是极少数。

经历过三聚氰胺、地沟油的中国消费者,很容易就被挑起恐惧。而这种情绪无处可去,最后导致的就是从群众里抓坏人的闹剧。

最后,夸张情景表演,成功挑动情绪。

金句“那必定是科技与狠活”,加上歪嘴的表情,“多了就倒沫子了”,“小味噶的一下就上来了,辣眼睛啊”,结尾再加一个拿卷纸冲向卫生间的画面,暗示吃了这种“海克斯科技”食品会拉肚子。

表情、措辞叠加动作,话不用多说,轻松挑动粉丝情绪,制造了大多数人对食品安全的焦虑。

对添加剂焦虑说不!

事实上,从油盐酱醋等传统调料,到色素、香精、增稠剂等包装袋常客,食品添加剂包罗万象。

香料改善食品质地和风味,添加了抗氧化剂的油保质期更长,多种维生素使食品更有营养……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改善食品品质、增加色香味的必要手段,帮助四海八荒的风味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只要添加剂类别、用量、适用范围符合国家规定,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就有了保证。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恶魔,也不应该为啥都不敢吃“背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td/16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