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喜欢篮球吗?」Hello,大家好,这里是土土土。「球鞋报刊亭」在周一又双叒叕和大家见面了!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与球鞋、潮流相关的书籍,了解球鞋与品牌背后的故事与历史,把挂在嘴边的“球鞋文化”落到实处。买书读书文化人,买书不读慈善家。阅读不止,纸媒不死。
如果你错过了上一期,我也十分贴心地为你准备了传送门,可以点击下方的图片,传送门会带你直达《HYPEBEASTMagazine》。
曾经校门口的报刊亭已不见踪影,上课偷看篮球杂志的时光也一去不返。
随着《灌篮》、《NBA时空》、《扣篮SLAM》、《篮球先锋报》、《篮天下Dime》等一系列篮球刊物停刊,许多人的老杂志成了绝版,青春也随其一同溜走。
网络时代,信息资讯满天飞,一切都更加高效且快速,在这种情形下,纸本刊物似乎已被时代所抛弃,如今若还要坚持做纸媒甚至是体育纸媒,无疑是一件"很傻"但又令人敬佩的事。
但它,将会是目前最好的一本中文篮球杂志。
来自中国台湾的纸媒《Baller籃球誌》创刊号在去年秋季正式发行,为的就是在这个资讯速食的社会下,用纸媒的方式多留下些关于篮球的美好记忆。
Baller
《Baller籃球誌》诞生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保持喜爱篮球的初心。透过相对有温度的内容,保留那些篮球故事,并有别过去既有印象的篮球杂志,在纸感与质感上都加以考量,更具备收藏价值。
《Baller籃球誌》以季刊为发行周期,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心规划内容,为读者带来更优质的阅读体验,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引起更多人对过往有关篮球的回忆与共鸣。
除了人物故事与访谈,包括战术、球鞋、训练、生活、文化等篮球相关元素,也都将会在之后的刊物中陆续带给喜欢篮球的Baller们。
KnneyChang
目前担任《Baller籃球誌》发行人兼总编辑的張瓏正,因前洛杉矶湖人队球星KobeBryant在去年一月因直升机坠毁意外离世,让他决定"再傻一次",
「那时候我就觉得,每个人都可能说离开就离开,那我还有什么事情想去做?我又能留下些什么?很多人或许觉得我们很傻,但我们至少傻得很帅气。」
《Baller籃球誌》便应运而生。
BallerIssue0
创刊号期别为「0」代表回归喜爱篮球的初衷,以「故事」为创刊号主轴,透过人物故事让读者懂得即便是那些NBA球星,喜欢上篮球的初衷其实也如同你我一样单纯,从试着把梦想投进篮框开始。
全书开头缅怀了去年离世的KobeBryant,"YouAskedForMyHustle,IGaveYouMyHeart。"的语句也在令人动容。
回归初心,从球星的篮球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这是创刊号的主题。多少人手中的那颗篮球是因喜爱的球星而开始转动。
年幼的KobeBryant会穿上父亲的球袜,想象自己在球场上投进致胜一球;"篮球之神"MichaelJordan的伟大,来自于从前与哥哥在后院球场上的每一局斗牛;AllenIverson最初并非喜爱篮球,但爱上它后,也会在每场比赛中拼尽全力。
年,重回克利夫兰的LeBronJames带领骑士队在-3落后的情况下,完成史无前例的超级逆转,终为家乡带来了第一座奥布莱恩杯。
"Cleveland,thisisforyou!"的高呼,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风城玫瑰"DerrickRose、神射手RiggieMiller与StephenCurry。以及"石佛"TimDuncan与"德国战车"DirkNovitzki的故事,也在书中分享。
NBA赛场上的优秀后辈们层出不穷,以GiannisAntetokounmpo、LukaDon?i?以及亚洲新星RuiHachimura(八村垒)为代表的后浪们,也正以青春无敌的姿态,书写着新的篮球篇章。
台湾篮球
作为来自中国台湾的媒体《Baller籃球誌》同样肩负宣传台湾篮球形象与助力台湾篮球发展的责任。有关台湾篮球的内容,更是刊物的一大亮点。
曾在CBA浙江广厦效力十个赛季的林志杰,是台湾篮球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年曾带领中国台北队打入亚锦赛4强。
虽然随着CBA港台政策的出台以及年龄的增长,林志杰重返台湾,但他依旧对胜利有着极强的欲望,人是老将,而求胜心不输年轻球员。
"黑人"陈建州,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台湾篮球运动员,曾被赋予无限期待的他,却因伤病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转型后的他,致力于台湾篮球的发展,并在年创办P.LEAGUE+(台湾男子职业篮球联盟)P.LEAGUE+是年至今,台湾第一个职业篮球联盟。
台湾女篮传奇人物钱薇娟曾差点进入WNBA的萨克拉门托君主队,却因中国台北队的备赛任务与其失之交臂,也许因为类似因素,而让球员对个人生涯做出妥协的例子,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从3岁开始打球的她,5岁入选亚青赛,一路打到40岁才离开球场,横跨三个十年的它见证了台湾篮球的发展与进步,而支撑她一路走来的,便是对篮球始终如一的热情。
身高仅有63cm的彭诗晴,有着打不倒的强大意志力,至今保持着WSBL(台湾女子超级篮球联赛)单场46分的得分记录。
在职业生涯中,她历经多次伤病,但仍毅然决然地向WCBA发起冲击,尽管63cm的身高不被看好,但最终在年加盟上海女篮,在更高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篮球实力。
来到WCBA的次年,她转投新疆女篮,前期不多的出场机会令她自我怀疑,但后半赛季场均20+的表现,在得分榜一度成为WCBA非外援球员之首,"女版Iverson"的称号也随之而来。
台湾新生代的球员也有着不俗的表现,高中毕业的吴永盛随即赴美挑战更高的舞台,CBA探花秀林庭谦、进入美国高中篮球名校OakHillAcademy的陈双将以及有着HBL第一人之称的高国豪等年轻球员都是台湾篮球未来的基石。
也许海峡两岸还有着诸多的问题等待去解决,但篮球不分地域,对于我们同样热爱的篮球,未尝不是一种友好交流的途径。只要篮球在手中转动,那层隔阂就不复存在,只因你我都是Baller。
不论何时何地
不论何种身份
拿起篮球,故事就会继续
WeAreBaller
ForTheLoveofTheGame
感谢你能够看到这里,还记得曾经你买过的篮球杂志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码字不易,喜欢的话,别忘记点一个“在看”!新的一年,新书不断,我会及时为大家分享好书新书,希望各位能继续支持土土土和KICKSVISION!
这是第三十一期「球鞋报刊亭」,下周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有关球鞋/潮流的书籍,敬请期待!也请持续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td/1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