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广州的六榕寺、东莞的观音山、深圳的弘法寺、佛山的西樵山、厦门的南普陀寺、拉萨的布达拉宫、泉州的南少林寺,当然还去过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但我还是觉得郴州的南禅寺最亲切,这种莫可名状的情结也许与乡愁有关吧!
远远地我看见了南禅寺,因为在它某一处的围墙上有六个醒目的硕大无比的字样“南无阿弥陀佛”。对于这六个字,我既觉得熟悉,又觉得陌生。犹记得,小时候,我喜欢看电视剧《济公》,喜欢看表演艺术家游本昌所饰演的济公和尚,也喜欢听那首主题曲《鞋儿破帽儿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美妙动听的歌曲仿佛又在耳畔萦绕;小时候,我还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唐玄奘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在取经过程中,观音菩萨总会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念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是现在,当我真的看见这六个字的时候,我却感到好陌生,因为我不明白这六个字的真实内涵啊,莫非现在的我修行仍不够,抑或天生就没有慧根?我终于来到了南禅寺的正门前,这真是一栋气势恢宏的建筑,它的高大反衬着我的渺小,它的庄严映射着我的卑微。抬头看吧!最高处书写着“天下第十八福地”,其下书写着“苏仙岭南禅寺”,入口处有一副高深莫测的对联,右边为“云雾喦巉下”,左边为“乾坤指点间”。自认为我认识的汉字很多,但是当看到“喦巉”二字的时候,我感到一脸的无奈,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据说,这两句是郴州本地人欧礼写的,他曾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云南左参议,原诗为五言绝句《苏仙岭》,文曰:“云雾喦巉下,乾坤指点间。钟声怵藻句,齿履破苔斑。”关于这个“喦巉”,后来我才知道,拼音为“yánchán”,其意为高而险的山岩,语出诗仙李白之《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回?畏途巉喦不可攀。”其实,关于苏仙岭的诗作何其多哉?除了欧礼,很多文人骚客亦为苏仙岭写过诗,毕竟郴州自秦朝设郡以来,因其山水奇清,福运昌盛,名流显贵纷至杳来,一时兴起自会吟咏郴州的山水美景,抒发各自的心情感悟,这有什么奇怪的呢?诚如李白笔下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国的名山大川不都是这样吗?至于南禅寺里面的风貌,实无必要赘述,佛教寺庙不都是那样吗?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一般都有,寺里菩萨塑像肃立,经幡垂挂,香火缭绕,香客叩拜不已,终究大同小异罢了。我倒是在苏仙观的入口处发现了一个亮点,抬头仰望,门额有一块汉白玉石盘龙御碑,上面写着“勅封苏仙昭德真君”。据说,这是南宋皇帝宋理宗赵昀的亲笔御书,于公元年(景定五年)所赐,看来这个苏耽真是个人物哪,连坐在金銮殿里的皇帝老儿也时常惦记着他。门额下面的对联更有意思,上联是“南天佛国”,下联是“禅寺风光”,横批是“去天不远”,好一个“去天不远”!我相信小学生也一定看得懂,莫非现在的我置身于南天佛国,在欣赏完禅寺风光之后,须臾之间便可飞天成仙了?我曾经在东莞拜访过一位郴州籍校友,他是一个书法家,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亲眼看见他的一副书法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作品系小楷,全是蝇头小字,密密麻麻,全部摊开怕是有十几米长,叹为观止。我问他这幅书法作品花了多长时间,他说足足写了半个月。我又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写《金刚经》,他说需要修身养性,在书写中参禅悟道,寻求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艺术境界。我深知,大凡从事文艺创作的人既苦又累,他的书法作品《金刚经》是这样,文学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我现在虽然不信仰佛教,但对佛教亦略知一二,我知道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佛教居其一。不管哪一种宗教,皆有它的普世意义,倡导慈悲、博爱与和平,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真谛,同时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而佛教更是与众不同,它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其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在于依照佛祖释迦牟尼所悟到的修行方法,去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终极解脱。人是社会的个体,不可避免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通过电影、电视剧、书籍、别人的言论、旅游,每个人难免要熏陶一些关于佛教的只言片语。常听人言及诸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六根清净”的禅语,也时常会在别人的文章里看见“圆寂”、“涅槃”等新鲜词汇,于是在潜移默化中,佛教的思想便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个人觉得,这些言论与苏耽其行善修行的思想如出一辙,殊途同归,告诫人们要多做好事,博施济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它显然具有积极向上的社会意义。走出南禅寺,涤荡俗世的心灵尘埃,让身心在这里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感觉自己脱胎换骨了一番。此时此刻,我突然想起了唐朝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写的《菩提偈》,其文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你切莫问我《菩提偈》想表达什么,其实,我也一知半解,与你一样,我也活在人间烟火中,为生活疲于奔命,为五斗米而折腰,你若真有雅致,不妨自己玩味吧!客居异乡,实身不由己,我愿返回故乡,再次走进南禅寺,享受那片永远的心灵净土。乡土散文集《别梦依依到桂阳》,60元每本包邮(45元书籍费+15元快递费,中国辖区内)
湘南徐工文化工作室
姓名:徐颂翔
身份:独立作家
自由撰稿
跨界中年
文化使者
邮箱:songka.xu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js/1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