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传到传播,广州日报是如何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1-3-7 21:07:04   点击数: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书名:《从宣传到传播》

编著:赵东方汤新颖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版次:年9月第1版

书号:-7---4

定价:49.00元

主题报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党媒来说,真正做好主题报道,是一件难事,更是一件大事。

作为广州市委机关报,也作为全国报业改革的先行者之一,广州日报近年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工作,明确提出了建设“精品党报”的目标,并在“要提升党媒核心功能,打造优质的新闻产品和品牌;要提高中心工作报道的策划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在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努力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提高主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下,对如何做好主题报道做了有益探索。赵东方、汤新颖所著《从宣传到传播》一书,即呈现了这些探索成果。

赵东方,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会成员,全媒体编辑中心主任,兼报纸编辑部、数字编辑部主任,年进入广州日报社夜班编辑中心工作;汤新颖,广州日报社全媒体编辑中心主任编辑,年进入广州日报社工作。两人均参与了广州日报历年重大主题报道。

《从宣传到传播》一书精选了广州日报近年来主题报道的18个经典案例,通过报道作品、报纸版面、精彩图片和专业评析相结合,展现经典案例的精彩之处,对于党媒工作者提高业务素养、总结传播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从宣传到传播,如何创新手段和机制?

先说创新手段。

提高主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是一项很考功力的任务。转变思路很重要,转变方法手段更重要。这既需要“久久功”的不断沉淀,也需要“日日新”的不断尝试。近年来,广州日报编辑部提出“加强研究,加强策划,加强统筹”,结合主题报道要求,陆续策划推出《一份来自基层的报告》《排头兵报告》《广州创新英雄》《我们的新时代》《广州过年的一把(18)理由》《广州生态全扫描》《图说广州》等传播产品,在从“宣传”向“传播”转变、创新方法手段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还是结合案例来说吧。年,党的十九大举世瞩目,全国党媒重任在肩。作为地方党报,我们着力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上下功夫,策划推出《南粤回响》《支部生活》《重温党史》等20个栏目。栏目很多,但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把北京的十九大会场和广东的基层党支部连接起来,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广州改革实践、百姓工作生活连接起来,高音低音搭配,协奏“中央号角南粤回响”的主旋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年,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力图在宏大叙事中找到小切口,从“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的立意出发,紧密结合广东基层实践,聚焦人物故事,推出《我们的新时代》全年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一个个“小人物”的“小故事”来折射“大时代”的“大变迁”,工笔描摹宏大画卷。

这种探索在刚刚过去的年体现得更加集中。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指示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通过各行各业一线干部群众的亲身实践,展现一年间广东、广州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的举措成效,向总书记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来自基层的报告”;4月,为了给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鼓呼建言,我们调动林毅夫、郑永年、范恒山等高端专家资源,发起了一场影响力通达全国的“坐言起行大讨论”;5月,亚洲美食节在穗盛大开场,我们邀得大咖、大师、领事、百姓齐齐加入“美食”朋友圈,推出《广州味道十九探》《心愿料理屋》等产品,诠释“和味亚洲”的深刻内涵;7月,为铭刻新中国70年的奋斗足迹,我们选取城市地标这一切入口,用精美的12组手绘图定格广州城12组地标,定格住一座城的美,也定格出了70年的变;10月,新中国70岁生日之际,我们在广州日报全媒体平台“演奏”了一曲媒体融合创新的《生日歌》“交响乐”,报纸以“70年70首歌”为主线推出40个大版特别报道,新媒体端口唱响采编人员自己填词谱曲演唱的原创MV《十月里》,酷狗音乐平台、商圈大屏等传播媒介全面开动,MV播放量超过千万……

凡此种种,无论是上下结合、立足基层、聚焦人物,还是创新形式、创意呈现、融媒表达,都是我们创新传播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努力和探索。

再谈创新机制。

无论好的思路,还是好的方法手段,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必须要有人,而且要有人有组织地开展工作。这就是怎么理顺和完善机制,保障和催化生产的问题了。近年来,广州日报通过组建中心工作室和新闻研编组,通过大力推进媒体融合改革、成立全媒体编辑中心,不断保障和加强主题报道策划和生产。

年,夜班编辑中心成立时政研编组、创意研编组、身边研编组、民生研编组、国际研编组等五个研编小组,大力鼓励研究、鼓励策划、鼓励统筹。30多个夜班编辑按照兴趣和岗位分别进入各个研编小组。小组每周定时开会,进行业务研讨和选题策划。部门设立内部奖励,鼓励新闻策划,有力地促进了编辑策划意识大加强、统筹能力大提高。夜班编辑们不再只是“熬”夜班了,更要“熬”选题、“熬”创意,工作量增加了,但累并快乐着。

年,夜班编辑中心更明确提出,以打造工作室、研编组为抓手,以加强研究、加强策划、加强统筹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优质新闻产品的研究员、策划师、统筹官,推动中心工作报道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优质新闻产品供给能力。五个研编小组火力全开,完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策划统筹工作。

比如,当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型策划《我们的新时代》百人故事系列延续全年之久,稿件规模之多,统筹难度之大,堪称历年之最。为了确保精品生产,时政研编组采取统筹编辑负责制,几位编辑明确分工、全程接力,牢牢掌控策划、采访、编辑全过程,有效保证了大型系列报道的持续高质量。也是在当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报道和栏目,例如,创意研编组策划推出《广州过年的一把(18)理由》和《广州科技解码公开课》,身边研编组策划推出《广州文化拾遗》和《名医解惑》,民生研编组策划推出《高考名师公开课》和《小区老了》,国际研编组策划推出《科技前沿》和《军情天下》等。不但老编辑们积极策划统筹,连入职一两年的小编辑也当起了“栏主”,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据当年工作总结,五个研编组年共完成重要选题或任务项,也就是说,在正常夜班工作之外平均每天额外完成1.7个重要选题或任务,毫不夸张地说,真正成为广州日报新闻报道的新的发动机。

与新闻研编组一体两面的是编辑统筹制,这也是我们造的“新名词”。简而言之,就是编辑关口前移,从新闻生产的下游溯流而上,介入策划、组织、采访、制作、发布等全流程,充分发挥编辑部统筹协调的作用,有效保证策划的精准执行和内容的精品生产。举个例子吧,在年《广州过年的一把(18)理由》策划执行过程中,负责项目统筹的夜编中心专门成立统筹小组,组长全盘掌控进度,各个组员各司其职,对接采访部门,跟进采访进度,把关图片、文字和视频质量,最终确保了郎朗、黄晓明等一众大咖为广州“带盐”。除了部门层面的新闻研编组,报社年成立的中心工作室,更是在统筹整合报社不同部门不同线口采访资源、强化选题策划、保障精品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工作室负责人由夜班编辑中心分管驻市委、市政府记者的副主任担任,有权按照上级要求和报社部署,统筹调度其他采访部门相关线口的记者,协同完成重点报道任务。年8月开栏的《排头兵报告——广州贯彻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新实践》这一品牌专栏,就是在中心工作室的统筹调度下运作的。在70多篇精品报道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中心工作室的统筹调度功能,调动报社采编资源进行选题策划和采访组织。夜编中心则专设栏目统筹编辑,制定栏目工作规程,从策划、采访、写稿到修改、包装、制作全程跟进,严控选题、严控写法、严控质量,保证了栏目的高质量运作。

年10月,广州日报启动媒体融合机构改革,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正式成立。作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总编室,全媒体编辑中心是全媒体指挥中心的参谋执行机构,是报社全媒体生产的统筹协调机构,是统一指挥、整体策划、协同运作的报纸和新媒体编辑和发布机构,承担对外统筹协调、对内一体管理的职能。

几个月来,“年轻”的全媒体编辑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和强化在报社全媒体生产中的策划统筹协调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全媒体编辑中心专门设置了六名策划统筹编辑,由此前夜班编辑中心和新媒体编辑部的资深编辑组成,包括前面说的时政研编组组长、创意研编组组长等骨干。除了肩负日常重要新闻报道的策划统筹工作之外,策划统筹编辑通过组建由报纸编辑部、数字编辑部和有关采访部门人员构成的全媒体研编组和项目组,积极进行打通报纸和新媒体、打通编辑部门和采访部门、打通“新闻+服务”的重大主题策划,初步实现全媒体生产的整体策划。

年,一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全媒体编辑中心迅速进入实战,策划统筹编辑们日夜兼程,接连策划统筹《决胜阻击战?广州故事》《惊蛰?英雄花》《春分?正气歌》《广州力量》《庚子英雄》等大型报道,《罩顾好心情?武志红晚安海报》《小林“疫”历》《返程返工返岗返学全指引》《滚滚战疫图》等海报长图,《开工吧健康君》《战疫者的“圆”宵》等视频作品,《广州电视课堂》《手印?铭记》《我为“第一书记”点赞》等传播活动。《荆州英雄》H5微博阅读量突破百万,《新冠肺炎特效药》海报被央媒等广泛转发,《钟南山战疫50天》融媒体作品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媒体融合下的策划统筹初见成效,策划统筹下的媒体融合更进一步。

——上文选自《从宣传到传播》前言,有删减,标题为编者加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出版社公号

年长江传媒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js/12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