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研究银杏内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

发布时间:2024/1/12 17:42:02   点击数: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背景和目的

静脉溶栓(IVT)是目前治疗AIS的首选方法,基于临床对于提高静脉溶栓总体疗效的需求,以及银杏内酯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作用机制对于静脉溶栓总体疗效的增强。由医院楼敏教授团队牵头的GIANT研究将银杏内酯注射液与阿替普酶联用,旨在探讨联合用药对接受静脉内(IV)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该研究近日发表在《FrontiersinPharmacology(IF5.)》(药理学前沿)上。

方法

这项集群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24个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静脉rt-PA治疗(IVT)后的最初24小时内随机接受静脉注射银杏内酯注射液或对照组的干预。

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90天的临床结果,并将其分为良好结果(0-2)和不良结果(3-6)。出血性转化是指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由无症状的梗死区转变为出血区。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定义为脑出血转化并伴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7天时≥4分的临床恶化,或出血可能是临床恶化的原因。我们进行了逻辑回归分析和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分别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与IVrt-PA对良好结果、出血性转化和sICH的影响。

GIANT研究:联合再灌注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

结果

最终纳入例患者,干预组例(46.1%)。

结果1

银杏内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早期就具有改善神经功能功效。

与对照组相比,银杏内酯组的患者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结果(78.6vs.66.7%,P<0.01),即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mRS)≤2。

与对照组相比,银杏内酯组的患者更可能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改善(74.0与67.7%,P=0.02),即(基线NIHSS-7天时的NIHSS)/基线NIHSS*%≥18%。

结果2

IVT超早期给予银杏内酯,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银杏内酯治疗与IVrt-PA治疗患者的90天mRS独立相关(OR1.;95%CI1.–2.,p=0.)。倾向得分匹配后,条件逻辑回归显示银杏内酯干预与90天良好结果显著相关(OR1.;95%CI1.–2.,p=0.)。在2个匹配的队列之间没有观察到出血转化的显著差异(OR0.;95%CI0.-1.,p=0.)。

结论

静脉rt-PA后24小时内使用银杏内酯是有效且安全的,可推荐与rtPA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内酯注射液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的临床结局。

银杏内酯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早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在规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基础之上,IVT后最初24小时使用银杏内酯是安全的,不增加出血风险,还有可能改善预后。

银杏内酯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可能是IVT后最初24小时患者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FrontPharmacol.Dec3;12:

[2]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3]彭斌,吴波.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J].中华神经科杂志,2,51(09):-.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cb/15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