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背民报革命派简

发布时间:2021-3-27 8:37:31   点击数: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438673.html

《民报》

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在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刊乎日本东京,是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

该报的阵地、主要使命是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民报》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年,《民报》与保皇派报纸《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使其悄然停刊,扩大了革命派的影响。

但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

民报的创办,标志着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简述《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新的阶段

缘起:年《民报》创刊后,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挑战,双方就12个根本分歧问题进行辩驳。

论战内容:

1)要不要推翻晚清政府,实行民族革命;

2)要不要实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3)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民生主义与土地国有;

4)革命会不会引起内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论战的性质和意义:

1.政党报刊论战;

2.真正的战斗的民主主义宣传。

论战的意义:

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第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革命派报刊占了,上风,预示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2)这次论战是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3)通过这次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同时还培养了一批革命骨牙。

《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

1)《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2)《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列举清朝政府的腐败等读者看得见的事实令人信服;《新民丛报》认为革命必然引起社会动乱,这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

3)《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新民丛报》一方迎战者只有梁启超一人。

中国日报

年孙中山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该报采用短行排版,业务革新,出版旬刊,发表许多译文和文艺作品。

其主要宣传内容有:

1、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

2、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

3、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港重要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往期回顾...

新闻学的重要名词解释:

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新闻本源、新闻来源

新闻、宣传

硬新闻、软新闻

新闻失实

新闻要素

新闻真实性

舆论

舆论的社会功能

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舆论引导

舆论监督

新闻体制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媒介融合

媒介审判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新闻自由

新闻价值

非虚构写作

媒介寻租

公民新闻

数据新闻

分众

沉浸式新闻

受众

信息流广告

新闻客观性

新闻聚合

事实核查制度

调查性报

解释性报道

体验式报道

隐私权

县级融媒体

互动新闻

CGTN

流媒体

传播学的重要名词解释:

信息

符号

5W模式

主我与客我

自我互动论

内省式思考

双重偶然性

流言流通量公式

媒介即讯息

人际传播

“镜中我”理论

群体传播

群体压力

集合行为

组织传播

传播效果

魔弹论

有限效果论

传播流

《人民的选择》

意见领袖

《个人影响》

《创新与普及》

创新扩散理论

五项一般定理

休眠效果

一面提示、两面提示

免疫效果

宏观效果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沉默的螺旋

培养理论

元传播

框架理论

知沟理论

"信息沟"理论

数字鸿沟

传播的仪式观

第三人效果

国际传播

信息主权

文化帝国主义

批判学派

实证主义

把关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潜网理论

涵化理论

象征性社会互动

知晓权

康有为、梁启超、第一次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新闻史的重要名词解释:

露布

开元杂报

邸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

《申报》的三次改革

进奏院状

敦煌进奏院状

定本制度

小报

民间报房

京报

《遐迩贯珍》

《六合丛谈》

林乐知《万国公报》

《上海新报》

《字林西报》

《字林沪报》

史量才、郭士力、林乐知

王韬与循环日报、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维新派报刊《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时务文体/报章文体/新民文体、《国闻报》、《知新报》

康有为、梁启超、第一次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

新闻实务理论的重要名词解释:

新闻来源、新闻敏感、新闻角度

新闻线索、新闻由头、新闻跳笔

新闻背景、消息、非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动态消息

全要素导语、部分要素导语、倒金字塔结构

三度重复、华尔街日报体、橱窗式导语

三度重复、华尔街日报体、橱窗式导语

悬念式结构、通讯、人物通讯

编辑:你是树审核:大尧学长还未加入冲刺班的小伙伴,后台回复“冲刺公开课”、“报考公开课”、“预热公开课”等关键字,即可获得相关课程试听链接。

●往期精彩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推文

关于本词条有任何疑惑,可点击下方“我也有话说”,留言提问。学长为你在线解答。

我也有话说

专题一

网络直播(上)专题一

网络直播(下)专题二

网络空间治理专题三

媒介融合实务写作修罗场|消息复盘01实务写作修罗场|评论复盘01实务写作修罗场|评论复盘02《新媒体用户研究》带读01

前言部分(p1-p3)《新媒体用户研究》带读02

第一章第一节(p3-p10)冲刺干货|传播新类型冲刺干货|新闻学重要名词解释合集冲刺干货|中央厨房重要案例积累冲刺干货

“新闻类”重要概念合集真题解锁01|上海报业集团媒介融合(19年论述)如果你有好好背,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cb/12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