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社区相看两不厌我读企业报刊指

发布时间:2021-3-1 15:07:17   点击数:

阅读?思考?探索

我们从书中办刊经验的介绍文章中,不但看到了编辑的自述与他人的剖析,也从企业文化这个特殊视角看到了一些中国企业发展脉搏的跳动与风向,一篇篇读下来,不啻于精神享受。例如北京碧虚文化有限公司高级主编魏德勇老师的《鸿桥:世界代工王富士康的实时脉动》一文,在饱含情感的叙述中,把思想与见识,阅读印象与文学描述,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宛若在欣赏一篇文学散文。而“《金花》:着力构建企业内刊的文化价值”文中介绍的《金花》,以“中国民营企业文化案例读本”为杂志的定位,可见企业领导的开明与编辑团队的雄心壮志,杂志的高端性显而易见。笔者孤陋寡闻,在青岛也只读到一本《海尔地产》这样视野开阔的内刊,其每期选用外部各类专家的稿件约占一半左右,与《金花》的注重文学性相比,后者更偏重于经济管理与开阔的人文视野。对比之下,可见这本《金花》,可谓内刊中的一个异数。

《如何采写公司员工的优秀事迹》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采写。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刊物中的此栏目究竟怎样定位?如果仅仅是定位于“员工事迹”的故事性层面,而非定位于“人物通讯”这种新闻写作中讲究体裁感的专业层次,当然也可以。但若细品,定位不同,区别就很明显。例如《伟东》杂志中的“人物故事”专栏的定位是:塑造出丰富的,有个性色彩的员工,力求故事性,忌讳写成平面化的人物;发掘普通员工之美之真之善;先进人物当然首先要宣传,普通员工表现出来的亮点也值得鼓励,哪怕仅仅是某项工作中表现出精彩、创造性、主动性……都值得再现。以上是基本目标,而最高目标是:追求“亲近性、可读性、文学性;提倡借鉴文学手法写人,努力成为《伟东》杂志的品牌栏目”。这个定位中的关键词是:“人物?细节?形象”,基本要求是以深度采访后的人物通讯稿件为主。

如同《伟东》杂志这样的人物通讯定位,一般而言,更适合于企业规模较大的内刊。但从可读性视角看,中小企业只要有事业心很强的主编,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笔者十几年前曾经在《青岛二建》报上有过实践,而且为领导和员工喜闻乐见。这里不妨再多说几句,报刊中(无论是否企业内刊),只要不是纯粹理论性的、学术性的高端定位,形象化的表达都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利器。作为综合性的内刊,尤其需要在“故事性”与“亲近性”方面下足功夫,否则,可读性会大为降低。

而实践中的企业内刊,往往容易滑入功利性的误区。一旦陷入,就会过于强化刊物的内部资讯与实用性,而忽视了期刊毕竟是以文化为主导的。企业刊物,亦概莫能外。倘若刊物的定位是纯粹对内,那就不妨办一份对内发行的报纸(电子阅读为主的时代,直接办一本对内的电子杂志更实惠),既然选择杂志这种纸媒,就应与报纸的新闻主导定位不同。依笔者所见,一本优秀的企业杂志,至少应当是内外兼顾的定位,如果仅有对内的资讯传播等诸多功能,那外界读者几人会喜欢阅读?选择对外或者内外兼顾的定位,编辑的视野就会开阔得多,以本公司为基础,放眼本行业、本地区甚至全国(跨国公司须放眼世界),这样可供选择的素材几乎就是无穷尽的。但是回到现实中来,有多少企业会有《金花》一般注重纯文化与文学取向的开放性呢?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企业品牌传播的问题。从品牌视角看,更需要摆脱那种功利性的纯粹内刊。你刊登的文章视野开阔,以人文为主,选择思想性和文艺性较强的文章为主体,才会吸引大量有品味的各界读者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bb/12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