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LET▍
PaintARainbow
很多家长一知道孩子学校数学考70多、60多,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师有什么好的课外班推荐?”这几年观察了好几个小学数学开始掉队的孩子,很少有能通过课外班有实质改变的。
我自己也吃过这个亏。小龙女的二年级后发现她学习开始掉队,我给她报过我司的数学大班课、学而思的大语文、英语报了AI英语启蒙课。疫情期间没有学校的课,其实她上这些网课感觉还挺不错,还和我说,比学校老师讲的有意思,而且不会被老师批评。但是,但是,等她上了学之后,这些课外班对她的学习效果基本上,嗯,委婉地说叫不显著。这个憨憨的孩子坚持打卡了几百篇的英语阅读,期末英语考试还只是勉强及格。数学课每周末上了,做了作业,到了学校测试还是70分上下。
我???这个??都是打水漂去了的么?
为什么校外班课无法直接帮助到孩子们?
周边也常常会有让我推荐报课的家长,一般如果是校内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90分以上的,我通常也会推荐一些数学思维提高的类型,约等于在校内学习的基础上再拓展一些新知识、综合联系应用。但校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以我的血泪教训和经手过的几个学生的案例,各种班课其实对他们都没有显著的学习结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校内和校外学的不同步,基本是两套体系,校内没有搞定的情况下,又在校外吭哧吭哧花时间学一套,回到课堂上,对于课堂学习的知识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辅助,长时间下来,孩子也会怀疑,我不是学习的料。
孩子在校内的知识薄弱点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正,校外机构很多的测评诊断做的更多是为了卖课用的,比如我小侄女买数学课时候做的测评才考45分,然后阶段结课的时候考的是95分,回学校期中考依然还是75......
超前学混淆概念。超前学真的很烦人,小学阶段核心就是概念的建立,比如你像数字、加减法、乘除法、算理、周长、面积这些概念都是第一次建立。校内老师一般情况下会让学生很完整地经历概念建立的过程,课本上常见的分一分、画一画、动手做一做、再总结交流说一说、这些环节之间的联系、概念与之前学习知识的联系,再做习题,再练习,总结。但大部分的班课都是要让家长迅速看到结果,概念的部分甚至就是一句话让孩子背诵。我有一次看一个机构的课“倍的认识”,教孩子“倍字句”,总结了几个常考的几倍几倍的问句,让孩子从中判断哪些是数学里的倍哪些是语文里的倍。当时我就很头疼,这批孩子校内的老师以后得花大把的时间去纠正孩子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重套路,缺少对原因的解释。抖音、快手上各个机构卖数学课都是教一些让人“恍然大悟”的计算小妙招,小孩子也很喜欢这种看起来厉害的“大招”,但实际上大招背后的原理是很少得到真的理解,小孩子一被追问就支支吾吾。这种造成的影响,在课堂上很常见,比如学到长方形面积的时候,都会脱口而出,面积公式就是长乘宽,至于到底怎么来的,就??了。
一个有效的案例
这可能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个案例,小牛同学6年级寒假的时候联系的我,语文英语一直很好,但是数学一直很头疼,临近毕业还是希望能把数学提一提。(ps:这孩子是我的小茶友,他小学二年级时候我俩一起去一个茶室喝茶认识的。)
我做的第一步,让他把六年级上学期考试的所有卷子汇集成文档发给我。找到我非常敬重、带了很多届6年级的已退休数学老师,请她帮忙分析指导。
从小牛同学身上,我也非常受启发,每个孩子学不好的原因是很多元的,针对小牛,学会审题这个关键的一小步,就让他的数学成绩有了基础性的提高。如何找到这个关键的拉分的点呢?把孩子一个学期每次考试的试卷全部拿出来,好好分析下孩子的思维难点。这个难点有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一堆。有时候几个同类题都错的话,就可以总结出孩子可能存在的一些思维上的误区,比如小牛同学的题目抓不到关键词。逐个击破,多加练习。反思了下,我们目前对错题分析的设计,更多的是某知识点层面的,对孩子思考方法上的分析几乎没有。
另一个就是孩子心态方面的建设,因为老是考不好,在数学学习上缺少成就感,没有正反馈,很多孩子就逐步放弃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多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后进生进步了,有时候确实被老师、同学以为是作弊,多考几次佐证实力就彻底上一个台阶了。
ps:看起来好像软文,但我的老师其实并不出来上课了,要联系方式的直接放弃吧。
Peoplecantdosomethingthemselves,
theywannatellyoucantdoit.
当人们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时候,
他们会告诉你,你也做不到。
-END-
郑梅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td/1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