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热门话题,偶尔广告也成为热门话题。
今天上午,一个广告,又刷屏了。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京华时报》A13广告创意,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啥也不说,先看广告创意。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惊呆了,“轻点,疼!”这也能出现在报纸上???!!!
好吧,这句话引发了我的很多男性朋友圈的讨论,大家一致的观点是:
“纸媒已疯,不知道这算不算涉黄呢?”
我专门去百度输了这句广告文案,百度显示:
“百度网址安全中心提醒您:该页面可能已被非法篡改!”(不是暴力,不是政治,应该就是色情了)
类似的报纸广告“创新”,还有很多。
最早的报纸广告创新者,当属《南方都市报》。
年8月22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一个极具争议的悬念广告,后来被广东工商局叫停,南都总编庄慎之说,南都刊登“小三广告”前也曾对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只能说是“判断失误吧,就是我们自己的判断有别于其他的判断。”因为,报纸媒体知道,这种类型的广告,不得不为,一边是争议广告,另一边是万丈深渊,他们只能选择先活着。
年8月22日《南方都市报》在A21、22、23、24四版继续刊登该系列广告的后续,揭晓“小三广告”真相。从广告内容看,“小三广告”确实是某化妆品牌的商业操作,力求吸引读者眼光。今日刊登的广告“自白”张太竟然与前任张太是同一个人,而“搞好自己”意指对肌肤进行保养。
而后的几年时间,类似的广告形式,成为了《南方都市报》的常规广告投放形式。
并且,这种广告创新形式,竟然成为了我们国家最高层的党报,《人民日报》的常规形式,过去的年,《人民日报》多次采用了广告创新形式。
当报纸媒介的诸多信息传播功能会被其他新兴媒体所取代,报纸媒体也走到了穷途末路。
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报纸,作为媒介发展史上的第一种大众媒介形态,第一次遇到了关乎生死的时刻,报纸能做的,就是求救于广告,只要报纸广告继续释放其营销价值和社会影响,报纸媒体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探索并完成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型和重构。
类似于“轻点,疼!”,是报纸广告的最后一缕光芒。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之前,报纸媒体的主要优势包括易保存、可重复、阅读主动性、权威性、高认知卷入等,但是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之下,报纸以往的诸多优势都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消失殆尽。
在当今媒介融合和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报纸媒体的持续优势也就剩下不多的几个了。
一个是,传播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报纸媒体持续几十年的“党和人民喉舌”的身份,给受众留下了客观真实的认知印象。尤其在我国,报纸媒体在广大民众的心目中的地位在短期之内不可撼动。在各种媒介形态共同发展所组成的“生态群体”中,报纸多年来始终充当最值得信任媒体。报社的“白纸黑字”给信息带来了高可信度这一附加价值,在信息选择多元化和碎片化的今天,可信性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和决定某一行为的材料依据。
还有一个是,社会声誉、读者资源等外部资源优势。
首先,阅读报纸不仅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了一种“仪式感”的呈现。其次,报纸的舆论监督功能使得报纸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多年来的深度报道和舆论监督,报纸在社会上有着“无冕之王”的良好声誉。再次,多年来的调查显示,报纸的读者群体其受教育程度更高,在社会上更有影响力,高价值的读者资源也是报纸媒体在信息报道、渠道推广及广告招募上有一定的优势。
所以,报纸媒体的最后挣扎,报纸广告的最后荣光,也是基于上述两个优势展开的。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报纸广告的创新,有三种形式:
其一,广告活动的思考:传统广告创意向“广告+活动+话题”的整合转变
报纸媒体作为权威媒体,在社会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其品牌价值并没有完全随着发行量的萎缩而走低。
广告的创意表现可以转变思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二维平面的艺术,而是应该跳出创意只是拘泥于有限的二维的平面空间,将报纸媒体的既有优势与其他媒介信息的传播结合到一起。
报纸广告本身可以成为传播的话题,引发线上线下的互动讨论。正如保罗·莱文森的所言,报纸广告的内容可以成为互联网媒介的“事件活动”,报纸广告通过与手机等终端移动工具交互,与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bb/1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