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军还读个什么书

发布时间:2022-3-5 16:50:58   点击数:
今天是4月23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好多地方、好多机构都组织了读书的活动,挂起了读书的彩条,张起了读书的横幅,编排了读书的节目,营造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朋友圈也切换到了读书模式,一些喜欢读书的人开始号召大家一起来读书,而有关这方面的专家也向大家讲解了读书的好处,推荐了必读书目。大家也都打起了精神,准备开启全民阅读的新时代。今天我没读什么书,也没参加外面的读书活动。晚饭后在书房里坐了一会儿,想起了一些有关读书的事。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跟着父亲上学,他给我们上语文课,从小学四年级一直上到初中三年级。我住在父亲的办公室,每天晚饭后的时间,可以读一读他订的报纸杂志。记得杂志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村》等,报纸有《星期天》《参考消息》等,他还给我订了《作文通讯》《语文报》《少年文史报》等,所以基本每天都能看到新的杂志和报纸。不仅父亲,那时候的老师都大量订阅报纸杂志,一下班凑到一起聊天时,好多人的手里往往拿着一本杂志,或者一张报纸。之所以想起这件事,我是有些感慨的,现在的学生和老师,已基本上不订阅这些东西了,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读。我也一度想着给自己孩子订几样报纸杂志,让她像我小时候一样去读书,但现在看,都是很不现实的事。前几天给高中的孩子讲《红楼梦》,我问他们读过没有,结果没有人举手。但在我们那时候,在一所农村小学,孩子们都能够大量读书。记得四五年级那会儿,大家流行读演义小说,《三侠五义》《七侠五义》《月唐演义》等都成为最流行的读本,而上初中以后,大多数人都读了四大名著。记得初二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红楼梦》,我还抄了一大本《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现在还放在我的书箱里。我那时候有一本一砖头厚的《鲁迅杂文集》,被同学反复借阅,最后收回来时,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了。说着这些话,我是很有些伤感的。现在给高中的孩子讲语文,发现这些靠着做习题长大的孩子,他们绝大多数人不读课外书,没有基本的常识,有时候想说点读书的话题,一是无从说起,二是怕耽误他们的时间。这是真正的悲哀,我们都假装看不见,同时,在世界读书日,也假装出一副读书的样子来,来说一些提倡阅读的话,其实是没任何意义的。马少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eshao.com/bzjs/14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